1 / 9
文档名称:

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8/10/21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2013年,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开启了“建设家校共同体推进家校共育课程”的研究,两年来,教师们认真调研,分析学校在家校共育和德育活动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宄,形成了家校共育课程,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长。一、深入理解家校共同体****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体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教育中的共同体经历了杜威的“民主共同体”,陶行知“共学、共做、共修养”的共同体教育思想等。学校对家校共同体的研究,建立在“让生命阳光般灿烂”的办学理念上,全体教师达成了共识:在现代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不简单是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自身不简单是“春蚕”和“蜡炬”,教师、家长也不是彼此孤立、相互对立的矛盾体。学生、教师、家长三者之间是以学生成长为核心,师生家长生命互动的成长共同体。学生成长让教师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孩子进步让家庭幸福得以实现,学校家庭的携手联动让社会更加和谐有序。因此,在生命成长共同体中,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甚至周边社区,都以共同成长为目标,不断努力,共同发展,学校更要成为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场所。、认真调研与分析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学校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四、五、六年级的180名学生,一至六年级220名家长以及一至六年级24名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整体性与针对性德育活动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方式。但是调?朔(11)郑?有45%的学生感到学校德育活动缺乏趣味性,给学生留下良好印象的前三位活动分别是春游、植树活动、观看残疾人表演,而排在最后三位的是运动会、阅读手抄报评比、学雷锋日记评比。分析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发现在设计与安排上主要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布置,缺乏对各年龄段学生年龄特点、成长需求的关注;在横向与纵向上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递进性与层次性,也缺乏内在的关联。这说明学校所开展的德育活动还仅限于活动,缺乏对课程性建构的思考。,缺乏家校协同性思考在家长对学校德育活动的知晓度上有31%的家长是从学校网站等宣传渠道得知,有48%的家长从孩子或其他人口中得知。在家庭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度上,%的家长直接参加过学校活动,%的家长并不了解学校组织了哪些活动。在对24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家校沟通频率上,有47%的教师回答“在孩子犯错误时与家长沟通”。同样的问题,在对家长的调查中,%的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才有与教师交流的想法”。可见,教师与家长在某种程度上都在孤军作战,均缺乏积极主动的联系,只有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沟通交流,并往往是以教师“告状”的形式。家校沟通频率低,沟通信息单一、负面,家校双方各自用力,如果用力方向不一致,还可能使教育力量互相抵消。,从教师方面分析,造成沟通频率低、沟通内容单一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