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区别.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区别.docx

上传人:aihuichuanran1314 2018/10/2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区别.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区别、意义(转)
自古以来, 人性善恶问题就为中外思想家所关注。 孟轲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提出
人性理论的思想家。 荀况创立的 “性恶论”开中国思想史性恶理论研究之先河,直接与孟子
的性善论对立。两大理论的共通与相异之处究竟表现在哪里?作者旨在对此分析的基础上,
浅略总结这两大思想,以便助于我们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
一、人性的理解的比较
孟子和荀子对于什么是人性, 各有不同的理解。 孟子以为的人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
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所具有的根本标志。 他认为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人具有 “恻隐之心、 羞恶
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这四心同时是孟子主张性善论的叙述起点。并认为这
“四心”又可为人的四个“善端” ,发展起来可以培养“仁、义、礼、智”这四德。而荀子
以为的人性,是指人还未进入社会生活之前、生来俱有的自然本性,正所谓: “凡性者,天
之就也”。(《》 )可见,在荀子这里,人性主要是指自然生成的人的本能。它不具
备孟子所说的“四心”或德性的“善端” ,而且不仅不具有善端还肯定这些自然本性具有恶
性,如:“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
贱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 ** 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
恶》)。并进一步指出,人的自然本能包括: “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等生理本能
和“好荣恶辱” 、“好利恶害”等心理本能这两个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 与荀子相比, 孟子也肯定人具一定的自然本能, 但他认为这是人与动物
均具有的成份,这些成份无所谓善恶或道德性,这也并非孟子所指的人与动物区别之根本。
因为在他看来, 这些自然本能的满足, 人与动物均需依赖一定的客观条件来满足, 而人性中
的“善” 的成份是人所特有的。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孟子和荀子对于人性内涵的截然相反的
主张。即孟子所指的人性是人的根本特性,其中含有“善”的因素,即人区别于其它动物所
具有的道德性;而荀子所指的人性仅指天赋予人的自然属性,其中只含有“恶”的因素,而
人的道德性在于后天的人为培养。
二、性善论和性恶论的内涵的比较
孟子性善论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人均有向善之心,即良知。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无善,水无
有不下”(《孟子. 告子》),可见, 人性善就如流水就下一样自然, 是人们求善的前提。 又说,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 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孟子. 公孙丑》)肯定了人性善实指人人生而皆有 “恻隐、 羞恶、恭敬、是非” 这“四心”。
再此基础上,又论述,这“四心”就是人的四个善端,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孟
》 )。并宣称“仁义礼智”这四端,不是外在因素强加于人本身,而是人本来就有
的成份。由此叙述线索可知,这向善的“四心”和“四端”是人先天具有的,这是孟子性善
论内涵的前提。
第二、人人均有为善之能,即良能。孟子在论述人人皆有“为善之心”后,又论证了人
们同时还具有“为善之能” ,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