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李杰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一高级中学266000
高中的地理课程括基础必修课程和拓展选修课程两部分,涉及多方面的知
识。《地理I》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伍括传统的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四大圈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地理II》主要为人文地理,包括人口、城市、产业区位;《地理111》以区域作为载体,介绍人地关系、区域的开发整治等。各个模块之间,不是分割开来没有联系,而是相互联系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知识的联系性强,发散性也强,因此高中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时容易理解却零碎、松散,有些杂乱无章不好把握,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顾此失彼,一做就错,老师一点也能很快明白。宄其原因,学生的知识存储处于割裂、孤立状态,没有理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也没有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而高中地理掌握住了整体体系后,就能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难点知识也能迎刃而解。思维导图作为发散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在教学中使用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梳理、拓展延伸,有效解决体系中的重难点,成为进行高效复习的方法之一。
一、 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梳理整合作用
复硬背,就没有机会理清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没有机会将零散的知识进行衔接,建立不了一个有价值、有效率的知识网络。单纯依靠视觉依靠机械记忆进行梳理整合的效果是低效的,有效的复习应该是结合动手、动脑,而思维导图恰恰能满足这种条件。如必修一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节,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形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四个概念作为核心,围绕它们进行知识的梳理,既突出了主干知识,也形成了四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出木节的脉络体系,各事物间的联系也一目了然。
二、 对学习新地理知识的引导启发作用
思维导图通过可视化的过程,将原有的认知图式进一步延伸完善。如要学习
$候这一节,先进行的气候成因分析需要冋顾地球运动知识和大气环流知识,通过思维导图的图式,可以清晰地展现这几者之间的层次关系,比起简单的语言引导更具体形象,既能深化己有知识,也能让新知识降低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信
心。
三、 促进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巩固
思维导图可以将一节知识浓缩在一张图中,容量大,且层次清晰。在每节结束或单元结束后,画一张完整详细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到了阶段性复d吋,就可以将本节的知识用思维导图重新默画一遍,将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地方写上关键词,将印象较浅的地方画出人概并标记问号,将模糊的地方留出空白,然后与原图进行对比,修复模糊的地方,奋效地进行了知识结构的查漏补缺。
四、 促进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传统的笔记主要使用直线型的模式,具有严谨的逻辑。
而思维导图则是充分运用左右脑,形象的语言、数字方面由左大脑管辖,抽象的感觉、知觉、直觉、联想和创造由右大脑管辖。它使用各种感觉、记忆或想法, 如颜色、咅符、图形,多角度地对某个概念进行展示和解释,多样性的构建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五、 防止发生学习负迁移的作用
教学中常常出现老师讲了学生听明白了但是做题又出错的现象,究其原因, 是对概念的联结关系认识程度不深,没奋进行深度区分,事物间的关系模糊不清。如“工业区布局的位置特征”和“工业区布局的原因”,“人口规模的变化”又可分为“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比重的变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