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情报组织克格勃的变迁史
来源:凤凰资讯报 2015 年 29 期
在苏联间谍圈子的传统里,很少有人能比 “探子 ”、特工赢得更多的尊敬,在
人们眼中, 他们拥有国际象棋大师的智慧和宇航员的坚韧。 即便在今天, 俄罗斯
对外情报局官方网站上仍将苏联时代的特工按照名字第一个字母的顺序, 挨个列
出,视为国家英雄, 接受人们瞻仰。 而秘密特工斯季尔利茨渗入纳粹头子希特勒
核心集团的传奇故事,更是被搬上了电视荧屏,深入民心。连普京也说,斯季尔
利茨的形象帮助塑造了整整一代的苏联青年。
捷
被推倒的塑像 “十月革命 ”成功后,列宁要求菲利克斯 ・ 尔任斯基创办一个
“可以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机构 ”。一个半月之后, 全俄肃反委
员会成立,简称 “契卡 ”。捷尔任斯基将其肩负的任务概括为:在全国范围内消灭
和制止反革命和怠工行为, 将其积极分子交由法庭处理, 同时还进行前期侦查和
预审。
“
当人权被秩序所侵犯时,人们开始指责 “契卡 ”,但列宁不为所动。就像他对
“契卡 ”的评价一样: “能够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比什么都重要。 ”契卡 ”诞生于
布尔什维克立足未稳的特殊历史时期, 直接诞生于列宁对秩序的坚持, 这或许已
经奠定了克格勃的历史底色。 “契卡 ”沿着列宁划定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
并迎来斯大林、亚戈达和贝利亚。在 “大清洗 ”中,没有法庭,没有侦查和预审,
克格勃完全沦为了个人独裁的工具。
全 布
被列宁誉为 “ 党最喜爱的理论家 ”的尼古拉 ・ 哈林在接受审判前写下了
《致未来一代党的领导人》 这封信。 在信中,他写道: “当革命思想指导着 , 契卡 ?
时,它捍卫国家不受反革命分子的危害, 对敌严酷是有道理的。 而现在它是腐败
的官僚机构, 迎合着斯大林的狐疑心理。 它对内严酷, 在毁灭别人的同时也在毁
灭着自己。 ”
阿
1991 年 8 月 19 日,已于 1954 年更名为 “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的这
个情报帝国第一次站到了政权的对立面, 发动政变企图挽救苏联。 这是一次不成
功便成仁的行动, 如果失败, 克格勃将万劫不复, 末代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十
分清楚这一点。 也许他到死都在后悔, 他们的 “阿尔法 ”部队无法从克格勃接到明
确指令, 最终失去逮捕叶利钦的机会。 如果总部在 “ 尔法 ”的数次询问中哪怕给
出一次明确指示,历史都将被改写。
我
政变失败,克格勃只能愿赌服输。 “契卡 ”创建者捷尔任斯基塑像被推倒,克
格勃被迫取消了其内部的苏共组织, 巴卡京开始主持改组克格勃工作。 一位老克
格勃闯进总部大楼,对着巴卡京喊道: “我是共产党员,到死也是! ”巴卡京平静
地回答道: “ 只关心你的业务水平,你的信仰我不关心。 ”
到了选择的时候, 很多人都被迫作出了改变, 这其中就包括普京。 政变发生
后,普京辞去了在克格勃中的职位。 他无奈地看着自己的国家陷于万劫不复之境,
无奈地看着自己为之奋斗了 6 年的情报机构分崩离析。
一
第二个黄金年代 “ 个人抵得上一支军队,所以我萌生了当间谍的念
头。 ”2000年的一天,普京对一位传记作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人理应是对
外而不该对内执行镇压的,是用来捍卫国家利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