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芦溪4名孤儿拾金不昧登上“好人榜”
东阳小学李忠平
2011年12月8日,4名失去亲人的孤儿,在放学回孤儿院的路上,捡到一个钱包。尽管命运对他们有太多地不公,但他们却没有因此而堕落,四个人在想都没想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将装有近2000元现金的钱包交给了老师。而正是因为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将这4名孤儿推上了“中国好人榜”,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四名拾金不昧者均是来自芦溪镇东阳小学的学生,分别是陈星、黄乐萍、王美琳、童惠君。近日,晨报记者再次对这四位特殊出身的孩子进行了采访,发现他们拾金不昧的精神并不是靠一时的冲动,而是日积月累所沉淀下来的真实精神。他们每一个都很不幸,但他们每一个都是好样的、都是受人爱护的孩子。
陈星:屡次拾金不昧成为校园明显
今年10岁的陈星,出生在萍乡市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的变故,使他成为一名孤儿。因无人照顾,他便被送进了当地一家名为芦溪慈恩关爱中心的福利院。记者了解到,芦溪县慈恩关爱中心收养了近百名父母早逝、离异或没有能力哺养的孩子,而孩子们的生活经费全靠美国资助人提供。
陈星食宿方面在福利院,读书则在东阳小学,目前其是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们眼中,陈星是一个他性格开朗的孩子,不但品学兼优而且是老师的好助手。“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孤儿而自卑,相反的是他爱看书、善动脑、敢发言,一直是同学们的榜样。”东阳小学的刘兴旗老师说道。
再提起当日陈星与其他三位孩子拾金不昧的事件时,刘老师表示,在这之前就断定陈星会第一时间将拾到的现金上交给老师。“陈星拾金不昧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刘老师告诉记者,之所以相信陈星会上交拾到的现金,是因为在发生这件事情之前,他已经两次将拾到现金交给了福利院院长。
“第一次他捡到了两百多元的现金,马上交给了福利院院长,第二次是捡到了五百多元,也是在第一时间就交到了院长手中。”刘老师坦言,三次的拾金不昧,顿时让小陈星成为了校园明星。
如今的陈星,虽然不能跟家人一起生活,但他还是能够快乐的生活着,懂事的他从来不挑吃穿、不攀比享受,只是和别人比自己学到的知识、比在学校的表现,他知道,自己努力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是对关爱他的人最好的报答。几年来,他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每天放学后他总是最后一个走,等检查完教室里的灯都关了、窗户也全扣上了以后,他才将门锁好回福利院。
黄乐萍:从小就具有勤俭节约意识
与其他三个孩子相比,最令人同情的就是年纪最大的黄乐萍,她是一个十足的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谁,也无人知晓她的出生年月。2004年,她忽然“出现”在萍乡市火车站,因不知她的身份和来历,随后被送往了萍乡市福利院暂时收留。2010年,转入芦溪县慈恩关爱中心收养,在而后的检查中,发现智力上存有问题。
“虽然智力上有问题,但却是一个善良的孩子。”刘老师称,孩子们在打闹时,也会拿黄乐萍开开玩笑,但她却从来没有介意过,总是笑呵呵的和大家一起玩耍。有时候,见到比她小的弟弟妹妹,她也会充当起姐姐的样子去帮助他们。
但让刘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是一个在生活上非常节俭的女孩子,从小就有勤俭节约的意识。每次新学期开学前,她总是会把上一个学期的旧本子找出来,一本本仔细检查,把剩下未写的纸张撕下,重新装订,贴上自己设计的封面,作为新的笔记本使用。刘老师坦言,黄乐萍由于智力存在缺陷,但却是一个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