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媒介组织“把关”与“新闻真实性”.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媒介组织“把关”与“新闻真实性”.doc

上传人:sftnqws018 2015/9/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媒介组织“把关”与“新闻真实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媒介组织“把关”与“新闻真实性”
摘要:大众传播中,媒介组织的把关作用无处不在,这是对新闻真实性的有效保证。然而,随着网络的崛起,以微博为代表的民意广场正在接受新的把关挑战,看似客观的微博加V并不等同于新闻真实性。
关键词:微博加V;媒介把关;网络;新闻真实性
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讲到,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怀特的新闻把关模式则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并且,"把关"活动存在着很强的组织性。
媒介组织,即大众传播中的传者,如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是从事信息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机构,由于其自身的组织目标和组织结构具有稳定性,掌握着有限的公共传播资源,在大众传播的传受关系中居于强势地位。但媒介组织又是一个功利组织与规范组织的混合体,其行走的脚步就自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网络时代,媒介组织则戴着更为多样的镣铐,进行着艰难的把关。此种语境下的新闻真实也就必然会与媒介组织的把关之间存在广泛的合谋,远不是单纯的新闻价值选择,而是受到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制约。
有着民意广场之谓的微博,一方面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发声的渠道,但同时也挑战着新闻真实性,而一场又一场加V大战的掀起更是将微博的认证把关问题提上了议程。对大众而言,在话语权贫瘠的时代,微博成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加V"也就意味着掌握了话语权,不但可以满足虚荣心,还可以满足为自己牟利的需要。
以新浪微博为例,娱乐、时尚、生活、体育等13个领域的个人用户,以及政府部门、媒体、学校等7类机构用户可以申请加V认证。个人用户申请加V的要求是,"微博账号需有头像、绑定手机、粉丝数100、关注数50"。如果是机构用户,还需要填写相应的公函。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新浪微博还会要求用户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新浪微博在身份认证有关说明中就清楚地写着:"微博使用实名,且为最被公众熟知的姓名或称谓;确保提供准确详实的身份说明介绍;确保提供确切可验证的即时联系方式,如邮箱、单位和个人电话;提供身份及工作证明的扫描件,证明系本人申请。"此外,还需要用户提交所在单位的证明。证明上都有本人的姓名和相片,而且要加盖单位公章。这样的话,想要冒名顶替就很难。如果证实某个用户确实是假冒的,会根据具体的情节作进一步的处理,最严重的就是删掉这个账号。被新浪微博加V,意味着新浪验证了"该账号的真实性"。
新闻真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真实,是一般意义的真实,即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状况,必须是事实真相。而广泛意义上的新闻真实则存在多种分析视角,包括明显的真实与潜在的真实、暂时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预期的真实与非预期的真实、微观的真实与宏观的真实、直接的真实间接的真实等等。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世界以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者"建构"。
第一,大众媒介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