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论“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doc

上传人:wuxwivg046 2015/8/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把关”与“新闻真实性的关系”
【摘要】“把关”和“新闻真实性”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二者各自有独立的理论但也不可避免的被拿到一起谈论。本文围绕新闻真实性的界定,把关的作用及其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把关和新闻真实性的再审视。
【关键词】把关;把关人;新闻真实性;新媒体
“把关”和“新闻真实性”一直都是学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二者各自有独立的理论但也不可避免的被拿到一起谈论。“把关”贯穿于新闻报道的整个过程,从素材的选择,新闻作品的创作和发表,“把关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了新闻的真实性。
一、“新闻真实性”分析――客观真实、媒介真实、认识真实
“真实”一直被奉为新闻的生命,一直以来关于“新闻真实性”的定义有很多。伴随着学者们研究和时间的检验,传统的新闻学对新闻真实性的规定,总结起来即”新闻的真实必须等同于客观的真实”,其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奉为“金科玉律”后,其理论局限性越发捉襟见肘。且不谈新闻传播主体在传播过程中的“蓄意性失实”,只要客观事实经人传播,它就存在再创造的过程,哪怕再怎么坚持“客观报道的原则”,其中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最终还是经过了人的主观作用,因此最终呈现的新闻作品不可能做到对客观事实的“克隆”。
因此,传统的“新闻真实=客观真实”已经不被认可。
但是,“新闻的真实性”离不开“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从微观的角度看,时间、地点、过程、结果以及人物、统计数字等新闻要素要完全符合客观事实。记者挖掘具备现实真实性的事实素材, 运用客观报道的具体操作规则和原则完成了新闻报道的采写,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现实。然而在这一过程中, 难以避免记者、编辑的个人背景和认识能力以及社会和媒介集团内部的某些因素的限制, 使得新闻报道所呈现出来的面貌仍然是一种经过媒介加工出来的关于“客观真实”的描述,即“媒介真实”。而新闻真实最终表现为受众的“认识真实”,不同的受众引起个人思想、信仰、教育水平、生活环境的不同,对同一个新闻作品会有多种解读。
显然,媒介充当了事实与受众之间的纽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受众要通过媒介了解事实。媒介怎样将“存在论上真实”转为“认识论上的真实”,这种真实的准确度有多少,最终决定它的还是控制媒介的“把关人”。
二、把关人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
中央电视台曾制作一个记录片,讲述一位中学女教师收留了四个有智障的孩子,照顾孩子们生活,教孩子认字,给孩子们顶作业本。但是深入了解下去发现,这位女老师也不是白做,每个孩子收费两到三万元,四个孩子就是十多万,除去孩子们的花销,每年还能剩下三到四万元,与大学教授的年薪不差上下。我们欣赏记录片时,不知道女教师收钱的行为时,那钉作业本让人感动,当知道收钱时,钉作业本似乎就成为纯粹的省钱了。这里,由于把关人的主观选择使部分客观真实被掩盖,最终传达给受众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真实。
无疑央视的纪录片违背了“客观报道”的原则,但究其原因可能并不是“把关人”的职业素养问题那么简单。现代社会,媒介的功能不仅仅是信息传递,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多方面,媒介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从记者还是编辑,“把关人”所要遵从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价值标准,更多的是其组织所要遵循的市场标准、业务标准、社会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