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也谈天命不易命不易、不易、疐天之不易.doc

格式:doc   大小:89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也谈天命不易命不易、不易、疐天之不易.doc

上传人:653072647 2018/10/26 文件大小:8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也谈天命不易命不易、不易、疐天之不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也談“天命不易”、“命不易”、“不易”、“疐天之不易”
雷燮仁
《尚書》兩見“天命不易”一語:
惟大艱人,誕鄰胥伐於厥室,爾亦不知天命不易? 《大誥》
在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天命不易、天難諶,乃其墜命,弗克經歷嗣前人恭明德。《君奭》
“命不易”之類的話又見於《詩經》:
宜鑒于殷,駿命不易。《大雅·文王》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大雅·文王》
夙夜匪懈,虔共爾位,朕命不易。《大雅·韓奕》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周頌·敬之》
對於這些說法裏的“易”,向來有“變易”之“易”和“難易”之“易”兩種看法。古今不少學者都從周人天命觀的角度,認為“天命不易”、“命不易”的“易”如為變易,與周人“天命靡常”的重要思想相抵觸。如清
·胡承珙《毛詩後箋》所云:“若此詩‘駿命不易’,以為不可改易,則於上文‘天命靡常’,下文‘無遏爾躬’,皆不相融貫矣。”
《敬之》“命不易哉”為《左傳》兩次所引。僖公二十二年云:
邾人以須句故出師。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臧文仲曰:“國無小,不可易也。無備,雖眾,不可恃也。《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況我小國乎?君其無謂邾小,蠭蠆有毒,而況國乎!”
臧文仲這段話是為同年“八月丁未,公及邾師戰于升陘,我師敗績”張本。杜預注:“《周頌》言有國宜敬戒,天明臨下,奉承其命甚難。”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亦云:“據下文‘猶無不難也’之文,則文仲讀易為難易之易。”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2009年第3版,第395頁。
成公四年又云:
公如晉,晉侯見公,不敬。季文子曰:“晉侯必不免。《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夫晉侯之命在諸侯矣,可不敬乎!”
這兩例常為主“易”為“難易”之“易”的學者引以為據如宋·李樗《毛詩集解》和清·胡承珙《毛詩後箋》等。

新出清華簡《周公之琴舞》記載成王作頌詩九首,第一首與傳世《敬之》相當,其中與“敬之敬之”三句對應者,簡文作“敬之敬之,天惟顯帀,文非易帀”。簡文中的兩個“帀”字,為語氣虛詞無疑,但到底讀為哪個詞,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文”,《周公之琴舞》的整理者李守奎先生已經作了很好的注釋:
文,文德。《周頌·武》“允文文王”,孔穎達疏釋為“信有文德之文王”。《國語·周語下》“夫敬,文之恭也”,韋昭注:“文者,德之總名也。”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中西書局2012年。
沈培先生對李注作了很好的補充,並進一步認為:
《周公之琴舞》說“文非易帀”,體現的是對文德的重視。“文德”和“天命”實際上是聯繫在一起的。因此簡文和毛詩這兩句所體現的思想是一致的。沈培《〈詩·周頌·敬之〉與清華簡〈周公之琴舞〉對應頌詩對讀(一)》,《中國文字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會議論文集》第728—740頁。本文所引沈培先生的說法都出自此文,不再一一注明。
但對“易”字,李、沈兩位先生的看法不一樣。李先生認為“文非易帀”與簡文第九章“德非墮帀”、“文非動帀”句式相同、意思相類。“‘非易’與‘非動’意思都是不可變易。成王九章詩首尾呼應。天命可易,文德不可易。文德須人奉守,文德墮失則天命改易”。李守奎《〈周公之琴舞〉補釋》,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編《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中西書局2012年。
沈先生則詳引古今學者有關“命不易哉”的“易”為“難易”之“易”的種種論述,認為“文非易帀”的“易”顯然也當是“難易”之“易”,而
“文非動帀”的“動”當從蘇建洲先生釋為“毄”而讀為“懈”,這樣李先生謂“‘非易’與‘非動’的意思都是不可變易”也就失去了依據。“相反,把‘非墮’、‘非懈’與‘非易’同觀,更可證明‘易’當是‘難易’之‘易’”。
《敬之》“命不易”即《尚書》“天命不易”,對此大概不會有學者表示異議。在討論“天命不易”、“命不易”的準確含義之前,有必要先說說今本“命不易哉”與簡文“文非易帀”之間的關係。臧文仲、季文子的年代顯然早於清華簡的抄寫年代。從《左傳》兩引“命不易哉”來看,今本應該淵源有自。“命不易哉”與“文非易帀”是否完全相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我們先討論“天命不易”、“命不易”以及《詩》、《書》、金文中其他“不易”該如何理解,最後再談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關於“天命不易”、“命不易”的“易”,我認為沈培先生的理解及其所徵引的前人論述都有可商之處。我想先表述自己的觀點,然後分析為什麼“易”不能理解為“難易”之“易”。
毫無疑問,對“天命不易”、“命不易”的理解應置於周人天命觀這一重要思想背景之中有關周人天命觀的論述,可參看陳來《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第五章“天命”,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