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读李鸿章奏折有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李鸿章奏折有感.docx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0/3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李鸿章奏折有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李鸿章奏折有感
作者:董宝珍的博客
我最近阅读了《中国近代战策辑要》,这是一本记录中国1840年以来所发生的重要战争,核心决策者彼此之间的书信和奏折为内容的书。书中有一篇李鸿章所写,关于中法战争的奏折令我产生很多感想!中法战争刚开始,首战中国就失利,丢掉了重要城池,导致士气低落,清朝核心决策层在战还是和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李鸿章在中法矛盾初期是主和派,当李鸿章发现和平已经没有办法维持的时候,变成主战派。在中国首战失利后,李鸿章上书,反对停战议和并强烈主战!以下是李鸿章的奏折:
《李鸿章上遵旨妥筹边计折》
“臣惟中外交涉,每举一事,动关全局,是以谋划之始,断不可轻于言战,而挫败之后,又不宜轻于言和。刘永福以新集之军隔河而守山西,本是危道;杀伤相当,弃城走险,疆域胜负,彼此何常?此意未足介意。即敌或径犯北宁,三面受兵,势颇难守。然我兵终无遵罢之理……岂可望风震慑,仓卒撤防,使法窥我内怯,要挟多端,增环海各国狎侮之渐哉?夫南宋以后,士大夫不甚知兵,无事则矜愤言战,一败则诓儒言和,浮议喧嚣,终至覆灭。若汉、唐以前,则英君智将,和无定形,战无定势。卒之虚憍务名者恒败,而坚忍多略者恒胜:足以知致敌之奇,终在镇定。伏愿朝廷决计坚持,增军缮备,内外上下,力肩危局,以济艰难,不以一隅之失撤重防,不以一将之疏挠定见,不以一前一却定疆吏之功罪,不以一胜一败卜庙算之是非,与敌久持以待机会,斯则筹边致胜之要道矣。”
李鸿章的奏折中,解决了一个极具一般价值的重要课题:“在战略方针受挫后,是坚持原有方针,还是改弦更张?”李鸿章说道“以谋划之始,断不可轻于言战,而挫之后,又不宜轻于言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投资人借鉴重要的原则。每一次投资行为都不可以轻易启动,谋划、决策时要反反复复从里面到外全面立体的收集信息、深谋远略,不要轻易的做出投资决定。投资如同打仗事关重大,必须慎思考,没有接近百分之百的把握,决不能轻易投入。一旦决定投资,不可避免要遇到与预期不符的阶段性挫败,此时不轻易放弃、认输。遭遇战争挫折之后,不要轻易言和,为此李鸿章进一步说道:“坚忍多略者恒胜:足以知致敌之奇,终在镇定。伏愿朝廷决计坚持,增军缮备,内外上下,力肩危局,以济艰难,不以一隅之失撤重防,不以一将之疏挠定见,不以一前一却定疆吏之功罪,不以一胜一败卜庙算之是非,与敌久持以待机会,斯则筹边致胜之要道矣。”意思是说与敌人打仗最根本的在于保持镇定和坚韧。不要因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改变最根本的战略决策,也不要轻易改变原来的战术。不要对打了败仗的将士轻意治罪,继续信任他们,继续让他们发挥能力,用持久的方式坚持下去,等待时局的改变这是根本的制胜之道。
李鸿章的这种观念不仅在军事上,在投资上、在人生的其他领域都具有普遍价值。没有一个投资人能做到不经历任何意料之外的挫折,在不随心意遭受挫折后的应对是投资主要挑战,李鸿章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写到这我不由的从李鸿章的奏折,想到了蒋介石先生的《庐山讲话》。《庐山讲话》是在七七事变后的一篇抗日动员书,讲话从始至终贯穿的是:“谋划之始,断不可轻于言战,而挫败之后,又不宜轻于言和。”关于不轻易言战《庐山讲话》中留下了:“和平未到根本绝望时期,决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决不轻言牺牲”。关于战争启动后决不中途放弃,决不求和,《庐山讲话》有:“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