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革命圣地雷神庙
提起牟平雷神庙,在胶东可谓是赫赫有名。牟平城东南王贺庄村南50米处,占地不足千平米。远在七百多年前的明末,这里就已经是当地百姓烧香拜佛、祈求神灵庇护的一座庙宇了。1938年2月13日,随着雷神庙上空一阵响彻云霄的枪声,抗战历史上著名的胶东抗日第一战——雷神庙战斗在这里打响。山东人民救、司令员理琪的带领下,在这里与日寇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生死搏杀,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随即,抗日的烽火迅速燃遍了整个胶东大地,雷神庙的历史也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今天,雷神庙已成为万众敬仰的红色革命圣地。
话说雷神庙
据史料记载,雷神庙庙址原是金代状元范怿(牟平籍)的私家花园。这里近城向阳,花信特早,别处是霜地白草,此处已是桃红柳绿了。园内“奇葩异果,藤架芳丛,靡不可人,最为嘉处,有亭翼然,号曰怡老”。明朝《宁海州志》记载的牟平十景之一的“范园春晓”,即指此地此景。清朝诗人杨维乔曾作集唐诗来盛赞闻名遐迩的范园:
山翠近南深,鸣驺亦屡寻。
晴花送远日,香气满幽林。
人事空怀古,风流独至今。
赏称佳丽地,随兴欲抽簪。
  金代社会动乱,全真道教七真人马钰、邱处机等隐居范家花园,传教布道。当时范园主人范怿与马钰结交甚好,便“施此共游之圃,永为清化之庵”,将范园赠与马钰作为修身养性之地,后将范园西邻扩建成玄都观,成为远近凡俗拜神许愿,交结善缘的一座香火盛地。
  明崇祯七年(1634年),宁海州(今牟平)大旱,州官饶登率大小官员去城南八里金龙寺祈雨。归途中经过范园,适逢电闪雷鸣,风雨大作,认为是雷神显灵,于是便在范园东侧建起雷祖殿,内塑雷神、雨神、闪神,香火供奉,故称雷神庙。
  清康熙年间,范园西邻的玄都观坍塌,遂于雷神庙东侧重建,易名为三清殿。这样雷神庙就反宾为主了,使三清殿附属于己,将西院(范园)划入庙产。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京城开茶馆的牟平人王心丹,感到抗金英雄岳飞一生忠烈,家乡竟无岳庙,便从北京携一幅岳飞影像还乡,在三清殿与雷神庙之间的风道上增建岳王庙一间(又称武穆殿)。
  至此,三清殿、岳王庙、雷神庙连为一体。此后,又陆续建起门厅及东西两厢。清末,整个庙舍已建成一个四合大院,3座庙宇共7间大殿连成一体,前廊后厦,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合称雷神庙。
鏖战雷神庙
七•七事变后,日军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占领了山东省会——济南。紧接着烟台也沦陷了,胶东800万同胞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牟平伪政权刚刚建立,立足未稳,人心惶惶。中共胶东特委认为这正是打击敌人、鼓舞民心、扩大政治影响的大好时机,于是决定由特委书记理琪率领刚成立不久的抗日游击队——山东人民抗日救城。
  兵贵神速。为夺取战斗的胜利,1938年2月12日黄昏,三军一大队领导、战士共100多人从距牟平城100多里的文登与牟平交界处的崔家口村出发,冒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一路披星戴月急行军,向牟平县城进发。13日拂晓,东方刚刚现出鱼肚白,向以固若金汤而著称的牟平城,已经隐隐约约看见它的轮廓了。部队迅速接近各攻击点,占据有利位置,理琪同志一声令下:“冲啊,同志们,活捉伪县长,解放牟平城……”说时迟,那时快,这支人民的抗日部队,立即像尖刀一样,直插城关。霎那间,从城外至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