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文档名称: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80KB   页数: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18/11/2 文件大小:8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评《我要的是葫芦》核心任务的有效落实结合第1次磨课时,学生反馈过来的实际学****效果,我们将本课时的核心任务做了适当的修改,确定为:1、生字词的学****2、研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葫芦的可爱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下面我就从本课时“核心任务的有效落实”这个观察点来谈谈这堂课。首先我认为本堂课的核心任务1是有效落实了。潘老师首先采用随文识字的分散教学法,打破了以往集中识字的枯燥单调和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弊端。而且分散教学呈现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比如:在揭示题目的时候,随机进行“葫芦”的教学,重点放在字形记忆和读音的教学上,通过开火车读词,放到句中读,落实了轻声的教学指导。再比如引导学生交流反馈种葫芦的人对葫芦喜爱的句子时,随机教学“盯”字,而此时,潘老师将重点放在理解字义上,并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盯”的动作。再比如,“葫芦藤”的教学,潘老师则通过图片演示的方式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藤”的意思,又感知了葫芦的生长顺序,印象非常深刻。最后在教学生字“哇”时,则是通过上下文中出现的形近字“挂”进行区别识字。学生通过字义和语境来辨析这俩生字,基本上就掌握了。因此,这堂课,字词的教学上是表现得比较扎实有效。在落实核心任务二:研读课文第1、2自然段,感受葫芦的可爱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时,教学效果不是很到位。当潘老师交给学生学****任务:研读课文第1、2自然段,划出描写葫芦的可爱及种葫芦的人对葫芦喜爱之情的语句读一读。看似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实际上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潘老师还是表现出着急的心情,并没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就急着由自己帮学生补充表达,学生学****的效果就没有很好的体现。在指导练****关键词句:“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进行了句式模仿训练,可练****的句子与例题太过相似,训练的梯度没能体现。不过在指导“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潘老师通过让学生品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较有效地理解文本,效果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