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骨骼肌兴奋时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
实验二
实验目的
观察分析骨骼肌兴奋的电位变化与收缩时间的关系及其各自的特点
神经冲动传至末梢
↓
对Ca2+通透性增加 Ca2+内流入神经末梢内
↓
接头前膜内囊泡
向前膜移动、融合、破裂
↓
ACh释放入接头间隙
↓
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
↓
受体构型改变
↓
终板膜对Na+、K+(尤其Na+)的通透性增加
↓
产生终板电位(EPP)
↓
EPP引起肌膜AP
↓
肌膜AP沿横管膜传至三联管
↓
终池膜上的钙通道开放
终池内Ca2+进入肌浆
↓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引起肌钙蛋白的构型改变
↓
原肌球蛋白露出细肌丝上与横桥结合位点
↓
横桥与结合位点结合
ATP分解释放能量
↓
横桥摆动
↓
肌节缩短(肌细胞收缩)
实验原理
-收缩(肌丝滑行)偶联
实验步骤
,两次刺激的间隔时间依次设定为200,190,180,……10,5,2ms
实验结果
骨骼肌收缩时电变化与收缩之间的关系曲线
给予肌肉两次刺激,改变其间隔时间,观察肌肉收缩的不同特点
结果分析与讨论
1 记录不同波间隔刺激肌肉时骨骼肌的收缩力及时间,制作表格,并分析原因;
2 为什么强制收缩产生的张力显著大于单收缩;
3 为什么刺激间隔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骨骼肌的收缩力不再增加,反而减少。
实验报告格式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