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外科休克的抢救预案
【定义】
休克是由于组织有效循环血量灌注不足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休克可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和神经性休克四类,外科休克主要是前两种。
出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都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前者可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溃疡病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等引起,后者如骨折、挤压伤、大手术等血液流失体外或血奖、血液渗到组织间隙而导致循环血量急剧下降所致。感染性病理生理与低血容量性休克基本相同,但由于感染和细菌毒素作用,微循环变化的不同阶段常同时存在,不像低血容量性休克那样典型,并且细胞损害出现也较早,有时很快进入DIC阶段。
【临床表现】
早期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跳加快,血压稍高,晚期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 脉压差<(20mmHg),心率增快,脉搏细速,皮肤湿冷,全身无力,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神志模糊,昏迷。
【急救措施】
患者仰卧,搬运宜轻。双下肢抬高20°~30°,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减轻呼吸负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及时清除呼吸道血块、异物和分泌物。吸氧4L/min。
迅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尽快补充液体。妥善固定,防止输液管脱落。若穿刺困难,应立即协助医生静脉切开或深静脉插管。输液应先快后慢,避免过快、过多引起尽力衰竭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迅速、准确执行医嘱,按医嘱用药,对于口头医嘱应重复两遍确认无误后方可用药,用药前将空安瓿或药瓶与医生再次查对1次。
严格三查七对制度,落实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注意保暖,保持室温在22~26℃,以降低患者的新陈代谢率。
迅速准备必要的急救器材,如吸引器、除颤器、静脉切开包、导尿包、腹腔穿刺包,发现故障,应迅速协助排除。
手术过程中应掌握好输液速度,补液太慢、太少,不易纠正休克。
固定患者,上好约束带,防止坠床。
及时抽取血液标本送各种化验检查。
认真、详细做好各种抢救记录。
【监护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引流量、输入液量等。
呼吸、心搏骤停的抢救预案
【定义】
心膊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致心跳突然停止正常收缩和供血功能,使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导致各组织器官严重缺氧和代谢障碍。
【常见原因】
心搏骤停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常见原因: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脑出血、严重外伤、严重中毒、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麻醉
/手术意外、低温、休克、自缢、触雷电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
【临床表现】
意识消失;大动脉无搏动(颈、股动脉);无自主呼吸;心搏停止、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切口不出血、术野血色暗红;心、脑电图呈一直线。
【急救措施】
一、一般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人工呼吸。
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若穿刺困难,立即协助医生做中心静脉置管或静脉切开,需要动脉输血者,立即准备动脉输血器材。
及时连接好心电监护仪。
严格医嘱用药,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次方可执行。加药用的注射器,用标签纸注明种类,以防配伍禁忌;液体包装袋,应在其表面注明内含药名、剂量,以便控制输液速度;药袋、安瓿等,需保留至抢救停止,以便查对和统计。
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材。常用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甲基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2%利多卡因、5%氯化钙、10%氯化钾、异丙肾上腺素、呋噻米、5%碳酸氢钠,以及血管加压素〔硝酸甘油、硝普钠、毛花甘C(西地兰)〕等;常用器材:气管切开包、静脉切开包、中心静脉导管、开胸包,备好灭菌的除颤器极板。
接通电源、保证良好照明,连接吸引器,协助安装呼吸机、除颤器等。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随时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工作。
固定患者,上好约束带,防止坠床。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变化及出血量、输入量、尿量,并详细记录。
具有爱伤观念,一切操作应轻、稳,防止粗暴,避免在抢救中并发其他损伤。
及时、准确留取各种标本。
注意为患者保暖及戴冰帽或头部敷冰。
二、心肺复苏
:①患者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面,头后仰20°。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胸骨中下段重拳叩击1次。④术者左手掌根置于胸骨中下段1/3处,右手压于左手背上,借操作者的体重向脊柱方向带有冲击性按压,100次/min。若为小儿,只用一掌根按压即可,新生儿可用2~3指的压力按压(不可用力过猛、过大,避免肋骨骨折),100次/min。挤压与放松之间百分比各占50%。⑤胸外心脏按压的同时,给予人工呼吸,比例为15:2。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应暂停按压。
:将面罩紧贴于患者口鼻上或呼吸器与气管插管套管相接,间歇、节律的挤压呼吸囊(一次700~1000ml气体),形成被动吸气后呼气,10~12次/min,可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