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创设之思.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创设之思.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11/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创设之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中问题创设之思
摘要:“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卓越教师倡导下,以“问题”为引导,在传统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在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益于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其核心是“问题”,所以在运用时“问题创设”尤为重要。本文以从问题创设原则、问题解决方法以及问题设计之思三方面阐述此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设计。
关键词:“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问题; 创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3-026-002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就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在卓越教师倡导下,以“问题”为引导,在传统预****基础上创新的一种在高师院校培养卓越教师的有效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益于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其核心是“问题”,所以在运用时“问题创设”尤为重要。本文以“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从问题创设原则、问题解决方法以及问题设计之思三方面阐述此教学模式中的问题设计。

一、思之源:问题创设原则
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曾说:“儿童天生就具有探究问题的欲望,教师应该把学生引入到问题的边缘,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下一番功夫,主要原则如下:

所谓基础性原则,是指设计最低层次的问题,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记忆、掌握,为高层次问题的理解、学****打基础。这一类的问题需要学生对最基础的内容扎实掌握。如在“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中,有关“教学设计”内容学****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有哪些设计要素?”这一问题解决好后,才能去探究一些较高层次的问题。如“教学重点如何分析,教学难点如何解决”等等。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问题设计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学****要求,设计知识性问题、认识性问题、方法性问题。[2]以“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在讲解“导学案”教学方法时,针对理论内容的讲解可在课前提出“导学案的含义、编制原则”等基础性问题,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内容进行点拨。在实践课上,如
“《渐进的制度创新》教学设计”这一内容,可以提出“设计《渐进的制度创新》一课的导学案”这类问题。学生设计完后,可以根据设计成果检测学生是否会设计导学案,在设计过程中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这类具体针对性的问题,可以立足学生思维,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便于学****内容的理解、掌握。

探究性原则,是指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如果问题的解答不需要探究,这样的问题设计意义不大。以“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课程为例,此门课程以设计高中历史教材为主。因学生每天有晨讲,对高中教材熟悉,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设计时兴趣不高。因此,课堂上就要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提起学生兴趣,学会从不同角度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在分析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同学们都知道本课从背景、内容、影响三个方面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