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佛教中国化给我们的启示
学院:统计学院
班级:统计班
姓名:
学号: 320131
摘要 :
由于佛教的中国化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都做出了
重大的贡献,每朝每代都能延续好几百年,经久不衰。在今天,佛教中国化对我
们有重大意义。 一切历史上的进步的思想和文化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佛儒道教都
是教给我们如何做人, 为什么要这样做人, 为此, 我们今天才能成为了世界上的
伟大民族,这是我们中国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的骄傲,是不能遗忘的,是我
们的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老本。
关键词 :
佛教 历史性 启示
“一切有为法 ; 如梦幻泡影 ; 如露亦如电 ; 应作如是观。”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
佛经,出自《金刚经》 。大概是说,我们身心以及外界的迁流不止,就如同幻化
的梦一样虚伪,也像是泡沫一样脆弱,像露水一样短暂,像电光一样易逝,世界
上所有的因为因缘和合而成的现象、 事物, 都是暂时的, 如同梦幻泡影一样不真
实。在我的理解, 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 不能
保持到永远。
更喜欢佛家的“山河大地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
得”。这是人类智慧的极限, 释迦牟尼佛挑战这个智慧的极限获得成功, 使后人
获益无穷。
1.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未年开始传入中国时, 先依附于流行于汉代的道术
(方术),魏晋时,又依附于玄学。发展缓慢,仅流行于宫庭。佛教到中国,特
别强调因果报应, 跟中国原有的福善祸淫思想相通, 传佛教者学习中国方术, 以
方便传佛教。这时的佛教活动主要是译经。东晋以后,长期战乱,佛教在中国有
了广泛的传播, 民间信仰日益广泛和深入。 中国原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发生了
矛盾与冲突, 佛教某些理论如思辨超过了中国文化, 两种文化发生冲突, 以南北
朝时为最激烈,有政治、经济利益,有哲学和宗教论理方面的问题,出现了北方
灭佛事件。一时门派众多,互相争鸣,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佛教的发展与融合
佛教在中国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到隋唐后,达到了鼎盛时期,这时南
北政治统一,国家经济发达,文化交流融合,佛教也随着异说求同求通的趋势,
表现为出现中国化佛教——天台宗、 三论宗、法相唯识宗、 律宗、华严宗、密宗、
净土宗、禅宗等并传播到日本、朝鲜,并在那里又产生了新的流派。到此,佛教
中国化完成, 提出顿悟成佛的禅宗的出现是佛教中国化的主要标志。 佛教到了宋
代,主要流传的是禅宗,这一时期,中国佛教各宗派已走向融通,佛、儒、道之
间日益相互调和, 程朱一派吸收了华严宗理事无碍理论, 建立了以理为本体的形
而上学的理论体系;陆王心学,吸收禅宗心性学说,心外无物。
 佛教中国化的内因
中国在佛教传入前,儒家法家和道家盛行,儒重礼,法家讲法治,道讲宇宙
规律,这正和佛教的事理和佛法相吻合。 佛教和儒法道形成了互补的局面, 佛教
甚至技高一筹,从而佛教极大地发展起来。
 佛教中国化的外因
哪一个统治者都想建立一个永久的统治, 要建立永久的统治, 不外乎在精神
和物质两个方面下功夫, 佛教本身的内涵, 决定了中国的开明的帝王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