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阿马蒂亚·森的福利观及其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马蒂亚·森的福利观及其启示.doc

上传人:pppccc8 2018/11/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马蒂亚·森的福利观及其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马蒂亚·森的福利观及其启示
摘要:福利的构成不仅包括物质方面,还包括精神文化、政治参与、社会机会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在森那里,福利就是人的需要的各个方面,这些需要要通过全社会的积极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森从经济伦理和道德哲学高度论述的福利内涵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研究视野,使福利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发生重要转变。现在,人们更加注重从可行能力、社会权利、生活质量等角度对社会福利问题进行研究。同样,森的福利理论对各国的社会政策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关键词:福利;经济收入;实质自由;权利福利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人们对福利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在福利的政策实践中,各国也产生出不同的福利模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或者大小之争。总体上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福利的认识及实践在不断地深化。人们通常将福利与人的主观感受联系在一起。,社会福利是为了达到“满足日常生活欲望的状况”。吉登斯则认为,“福利在本质上不是一个经济的概念,而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关乎人的幸福”。与强调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感受不同,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福利不是单纯的个体的事情,它关乎整个社会;福利的获得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社会整体的统筹安排。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设计对福利的获取和实现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此外,文化和道德因素也对福利产生作用。本文通过回顾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史,分析福利内涵的演进和变化,重点分析阿马蒂亚·森的福利观点。最后,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一、福利经济学的福利观念对福利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福利经济学说史角度考察福利内涵的变化或许更具启发意义。首先来看旧、新福利经济学对福利的论述。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家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旧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以边沁的功利主义哲学及马歇尔等人的局部均衡经济理论为基础,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起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庇古将福利等同于效用,并进而认为效用可以用货币来表示。庇古引用边际效用的概念,认为边际效用越大,福利越大。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全社会的经济福利可以用国民收入来表示,国民收入是一国国民的个人福利的总和,国民收入总量越大意味着国民福利越大。庇古认为,可以通过优化资源的配置和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新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卡尔多、希克斯、萨缪尔森等人运用“序数效用论”、“帕累托最优”、“补偿原理”等分析工具来论证福利的最大化途径。与庇古相比,新福利经济学更加强调市场的作用而忽视收入的再分配。他们认为,由于福利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福利大小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状态,所以福利在个体之间不具有可比性,继而反对对收入的转移和再分配。通过对新旧福利经济学的简单考察,可以看出,新旧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都将福利等同于收入,收入的多寡决定福利的多寡。所不同的是,旧福利经济学主张对收入实施二次分配,新福利经济学则十分崇拜市场的调节功能,对收入的再分配问题主张
“价值中立”。总的来说,新旧福利经济学对福利的认识停留在经济福利方面,对福利的研究囿于国民收入和经济效率方面,迷信财富万能,以为财富的增长可以解决社会出现的贫困、不公平等问题,可以满足国民的福利需求。如此狭窄的研究视野使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了危机,使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