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东莞中学课程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84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东莞中学课程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bodkd 2018/11/9 文件大小:1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东莞中学课程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指导思想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速素质教育的推进实施,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学校高中课程体系。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东莞市东莞中学2005——2010年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本课程规划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三个面向”的指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力求实现新课程纲要指导下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生学****教育教学管理等方式的变革。课程规划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既有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自主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选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规划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规划立足于实现学校现在执行的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过渡,使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是学校安排课程、选用教材、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二、课程目标
我校课程的目标是构建新的课程框架,基础型课程与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总体课时比例更趋科学合理,并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加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课时比例,课程实施学分制管理。利用我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和良好的师资条件,大力加强外语、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办出我校的特色。
规范课程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出版一本教学管理专著,为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提供经验。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2—3个学科组成为省内和国内的优秀学科组;坚持稳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继续引领全市的新课程改革,起到相应的示范作用。
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原则
1. 课程设置应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精选终身学****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
,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提高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建立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改进校内评价,实行“学分制”管理,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探索建立课程实施质量的监督和调控机制;
,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二)课程内容
新的课程结构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通过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形成完整的总体学力。
通过五年的努力,逐步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新的课程结构框架,鼓励教师依据东莞和学校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每年级不少于10门科目,研究型课程在各个年级全面展开。(课程框架如下图)
基础型课程(国家课程)
工具学科
基础学科
通用技术
课程


艺术欣赏
德育类
拓展型课程(地方、校本课程)
人文类
科普类
体艺类
文化类
学科延伸类
(三)开好基础课程,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基础型课程:
学校必修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设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按照国家规定开设的选修课有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9 门学科。
除国家课程外,学校还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要针我校地处珠江三角洲开放前沿和与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现实,广泛开展英语课程教学实验,扩大英语教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继续推动英语教学特色学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