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同样的心情,一样的期待沟通、理解、合作初一年级(13)班家长会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实施教育,帮助学生尽早适应由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家长能够更好教育自己的子女做人与成材。家长会不是批判会,不要因为老师给你提了建议,立马上火,回家对孩子又打又骂,这样就失去了家长会的本意。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我们的努力+您的关爱=孩子的成功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继续,而是一种转折和爬坡。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当迅速行驶的汽车在转弯或上坡时,,如果我们缺乏心理准备不能及时调整的话就会出现不适应。1、少数学生行为规范较差,上课插话,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讲了好几遍的内容,转身就不知道老师说的是啥。讲完的练习题连答案都不改、讲完了一看写的全是错的。2、作业习惯差,作业完成质量低,(每天都有作业,每天都有10多个孩子不完成作业,还有一部分孩子每天早晨大老早就来目的是抄袭别人的作业。)对于不会做的题目,没有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的习惯,不懂也装懂,作业做错了,根本就不改正。3、不会听课,不做笔记,一节课下课了一个字都没有。或者上课时画画、极个别学生还有上课小声唱歌现象,有的摆弄文具书籍等。4、粗心马虎,常丢三拉四,有的学生,忘记带作业(个别同学可能根本就没做,忘家里只是一个借口)。有的学生上学忘记拿书,或其他的文具。5、多数学生不会自主学习。6、自习课上总有学生管不住自己,会随便说话。7、有学生在放学后不及时回家。9、有个别同学有迟到现象。10、不穿校服,不注重仪表11、个别同学带手机,上课偷着看小说,聊微信,发朋友圈。手机是万恶之源,请各位家长看管好孩子的手机。有的孩子假借上网查作业之名,在家聊天,看小说,玩游戏。。开学后出现的问题(1)争强好胜自制力弱的心理特点。(2)对父母长辈的独立性特点。(3)对长辈的封闭心理和对同学的开放心理。(4)模仿性的心理特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课程增多、知识量猛增、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时间短、难度加大。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易产生紧张和畏惧心理,使一部分升入初中的学生觉得中学科目特别多,作业量特别大、产生怕学厌学情绪,相应的也就出现了家长教师的压学、逼学现象。(2)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提高学习效率。(3)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关键。目的明确了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学什么!了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职责,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是一种失职。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1、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关心孩子的思想动态,让孩子知道你很关心他,使孩子有正确的思想导向、明确的奋斗目标。需要家长配合的几个方面:谢谢家长配合与支持责任感教育应该是本着从孩子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少到多的原则。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情当中,让孩子为自己去尝试承担一定的责任;要求孩子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认真完成作业,自己检查作业;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孩子在学校,父母别忘了教导他做值日生、班干部应尽职尽责。2、多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希望家长配合的事项3、良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习惯--性格--命运)希望家长配合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