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孔乙己》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4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乙己》教案.doc

上传人:miaoshen1985 2018/11/11 文件大小:4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乙己》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乙己》教案卢教院附属中山学校朱燕萍教学目标:理解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揭示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文字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孔乙己的悲惨命运中,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及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重点: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了解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虚伪。教学难点:认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教学过程:一、导语:先提问学生,你们以前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文章?(主要指小说和散文、杂文)你最喜欢鲁迅作品中的哪一篇?为什么?(通过这个提问,强调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伟大文学家的鲁迅,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文学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就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入选到初中、高中语文书中的有以下几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风筝》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一件小事》《阿Q正传》(高中阶段)杂文:(高中阶段的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诗:《自题小像》《自嘲》鲁迅一生写了三十多篇小说,他对友人说: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都对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鲁迅先生是怎样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经典课文《孔乙己》。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也是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来是去学医的,后从事文学创作,企图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学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和揭露,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9年3月,发表了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短篇小说《孔乙己》。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三、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清政府***,民不聊生。虽然清朝政府在1906年就废除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在昏沉、麻木的状态。少数读书人阳奉阴违,爬上了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仍然穷困潦倒。小说《孔乙己》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知识分子李大钊等领导和策动了新文化运动,向封建文化教育进行猛烈抨击。为了愤怒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为了“描绘社会的另一种生活,请读者看看”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后,于1919年3月创作了小说《孔乙己》。四、默看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五、思考问题:(思考、讨论、请代表回答)请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