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doc

格式:doc   大小:7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8/11/12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概念;理解“”的含义。2、初步掌握充分、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3、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能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3、培养学生的建构能力:“善建构”,通过反复的观察分析和类比,对归纳出的结论,建构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构造数学命题,发展体验获取知识的感受。2、 通过对命题的四种形式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相对性,培养同学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会观察”,“敢归纳”,“善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敢于把错误的思维过程及弱点暴露出来,并在问题面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不畏困难、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知识方面: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个概念的定义。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可以自觉地对定义进行转化,转化成推理关系及集合的包含关系。方法技能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类比能力:“会观察”,通过大量的问题,会观察其共性及个性。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敢归纳”,敢于对一些事例,观察后进行归纳,总结出一般规律。教学难点⑴在中q是p的必要条件的理解;⑵如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⑶判断命题条件与结论间关系时,条件p的确定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思考1:当某一天你和你的妈妈在街上遇到老师的时候,你向老师介绍你的妈妈说:“这是我的妈妈.”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个时候你的妈妈还会不会补充说:“你是她的孩子”呢?为什么?【因为前面你所介绍的她是你的妈妈就足于说明你是她的孩子】思考2:这在数学中是一层什么样的关系呢?【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复习回顾思考1:什么叫做命题?【能判断真假的语句】思考2:什么叫做真命题,什么叫做假命题?思考3:常见的逻辑连接词有哪些,他们表示什么意思?【或、且、非】知识探究(一)思考1:条件p:x>0,结论q:x2>0,如果条件“x>0”成立,那么结论“x2>0”成立一定成立吗?思考2:该语句用数学符号怎么表示?【x>0x2>0】思考3:要使结论q:x2>0成立,有条件p:x>0足够了吗,“充分”了吗?思考4:怎样利用做够,充分语句叙述该语句?【要使p成立,q足够充分了了】结论:如果已知pq,那么我们说,:判断下列条件p是不是q的充分条件?条件p:x=y,结论q:x2=y2知识探究(二)思考1:条件p:(x-1)(x-2)=0,结论q:x=1,p是q的充分条件吗?思考2:而由条件(x-1)(x-2)=0一定有x=1成立,即(x-1)(x-2)=0x=1成立吗?思考3:如果条件(x-1)(x-2)=0不成立,结论x=1成立吗?思考4:要使x=1成立,必须具备(x-1)(x-2)=0的条件吗?【我们就说(x-1)(x-2)=0是x=1成立的必要条件.】结论:如果已知qp,那么我们说,:该结论还可以怎样理解,你能举例说明吗同学讨论?【如果p不成立,那么q就不成立,,要使q成立,:没有氧气,人类就不能生存;有了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