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创新社会管理制度.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创新社会管理制度.doc

上传人:xunlai783 2018/11/1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创新社会管理制度.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民生问题的视角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11年02月19日举行的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讲话是对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纲领性文献。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等发生着复杂而深刻变化,人民内部各种矛盾日益凸显,社会稳定形势呈现出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等相互交织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要不断的创新社会管理制度,要不断的提高社会管理创新能力。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和原动力。
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在于要切实的改善民生。在2011年3月3日举行的全在工作报告中也特别强调了民生问题,他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这表明了社会各界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和希望亟待破解各民生问题的迫切要求。因此,要解决民生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根本上说,必须从社会管理的理念上、制度上、模式上加以革新。
(一)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支撑---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治理模式的转变。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显然不适应现在的社会发展,转换和创新治理模式势在必行。治理模式的核心是行政体制改革,虽然传统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组织在运转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追求效率的最大化,效率的实现是通过统一和一种等级制的行政管理结构来支撑。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其弊端日益显露出来,对于现在社会管理价值体系而言,效率并不是唯一的价值,公平、正义同样是社会的价值,甚至比效率更为重要。一面的注重效率只会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造成巨大的社会分化。这既是对人权的侵犯,也背离了公平正义原则,同时也阻碍社会良性发展。面对当前国内由于社会治理模式的粗放和制度设置的滞后所产生的病垢,只有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从根本上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夯实的制度基础。
(二)解决民生问题的视角定点---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管理创新的着力点在于要切实的改善民生。而民生问题凸显的重点视角也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本来就是题中之义。自由平等原则,差别原则、机会的公平公正原则对解决民生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特别是对直接关乎民生的城乡管理、社区管理、社会组织管理、公共资源投入管理等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是切实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的根本举措。
(三)解决民生问题的核心价值---推进社会管理法治化,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社会管理是在法治条件下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法治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创新也是在法治条件下的创新,与法治密不可分。社会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而要根本上实现公平正义需要靠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不推行民主法治,就难以有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