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0
文档名称:

大二建筑的设计原理.ppt

格式:ppt   页数:8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二建筑的设计原理.ppt

上传人:2830622664 2015/9/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二建筑的设计原理.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建筑类型: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
2、建筑结构: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特点是底层架空;
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特点是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3、建筑材料:木、泥
泥土经火烧陶化以防潮;
仰韶中期出现白灰面,仰韶晚期已有使用(甘肃秦安大地湾);
白灰面抹面普遍使用在龙山时期;
龙山文化时期出现土坯砖。
4、平面布局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
5、建筑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六、七千年前)——干栏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仰韶时期)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梁河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原始社会祭坛遗址
仰韶时期房屋特点:
平面
方形或圆形,晚期有套间
维护与结构
木骨泥墙
节点
绑扎
地面
烧烤
客省庄二期房屋遗址
平面
“吕”字形住房平面
围护与结构
土坯,夯土墙夯筑,河南汤阴白营遗址,最早的夯土实例土坯砖,河南永城县龙山文化晚期,目前所知最早的土坯石灰面的广泛使用
河姆渡文化房屋特点:
平面
长屋
围护与结构
干栏式,木构架
节点
构件垂直相交用榫卯,复杂交接仍用扎结
工具
伐木用石斧;成才用石斧,石锛,石楔,以楔具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