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30章黄病毒
是一大群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蜱等)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动物而传播的病毒,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既具有自然疫源性。
共同特征:
1、小球型,有包膜,包膜上有糖蛋白刺突。
2、核酸为单股正链RNA,核衣壳20面体对称。
3、致病力强,潜伏期短、发病急、病情重;节肢动
物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
感染人的临床表现多样,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脑炎或脑脊髓炎:如乙型脑炎、森林脑炎、
东部马脑炎。
2、无特殊部位的全身性感染:如登革热。
3、主要表现为肝炎的全身性感染:如黄热病。
4、主要表现为出血热的全身性感染:如登革出血热。
5、主要表现为关节炎的全身性感染:如基孔肯雅热。
乙型脑炎病毒
一、主要特征
1、+SSRNA,有三种结构蛋白:C、M、E;E为血
凝素。
2、培养:最易感是小白鼠脑内接种
鸡胚卵黄囊接种
细胞培养,引起CPE
3、抗原性稳定,只有一种血清型。
越冬蚊(带病毒)
猪(主要是幼猪)
蚊
蚊
猪
人
病毒血症
9-14天增殖
二、流行环节
蚊—动物—蚊
蚊(三带喙库蚊): 是储存宿主和传播媒介。
猪(当年生的幼猪):是中间宿主和传染源。
病毒血症
三、致病性与免疫性
大多是隐性或轻型感染,少数人经过两次病毒血症
S发生脑炎,称为乙脑。属自然疫源性疾
病。
免疫:主要为中和抗体,稳定而持久。
四、病毒抗原和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可作早期诊断
五、预防:接种乙脑疫苗。
登革病毒
1、形态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有1、2、3、4四个血清
型。
2、传播媒介:主要是伊蚊(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自然宿主:人和猴
3、所致疾病:登革热(轻)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症(重)
经病毒血症播散,认为登革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是免疫促进作用。
森林脑炎病毒(苏联春夏型脑炎病毒)
蜱:是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近年发现此病毒
亦可通过胃肠道传播(摄入带病毒的乳品
或吸入受染病毒的气溶胶)。
所致疾病:森林脑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急
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后免疫力持久。
预防:灭活疫苗。
第31章出血热病毒
出血热可由不同科属的多种病毒引起,疾病的特征是以发热、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在我国已发现的有:
汉坦病毒
新疆出血热病毒
登革病毒
汉坦病毒(Hantaviru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virus ,
HFRSV)
一、主要特征
1、病毒呈圆形、椭圆形或多形态性,直径76-210nm,
平均120nm。
2 为单负链RNA,有L、M、S三个片段,分别编码
病毒的RNA多聚酶、糖蛋白(G1、G2,均有HA抗
原和中和抗原决定簇)和核壳体蛋白(N)。
3、病毒可用细胞培养,无CPE。易感动物多,黑
线姬鼠最敏感。
4、抗原分型:汉坦病毒至少区分为6个型,我国流
行的是汉滩病毒(黑线姬鼠型)、汉城病毒
(褐家鼠型)。
二、流行环节
1传染源:带病毒的宿主动物,在我国主要有
黑线姬鼠、褐家鼠、野兔、猫、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