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9
文档名称:

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集【语文版】.doc

格式:doc   页数:1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集【语文版】.doc

上传人:精品文档 2013/7/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全集【语文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九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导学设计案
1、《家》——周国平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设疑解疑过程中,理解作者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人类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1)、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教具准备:u盘、录音机 
四、 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方法:读启发、讨论法
六、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温馨启情
家是什么?
家是 “来日绮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 
家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似箭归心。 
家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剪落的灯花。
家在那里?
家在席慕容的那根短笛里奏响
家早已写满了余光中的那张邮票
(稍作停顿)在急切的追问之前,请欣赏:
MTV《让爱住我家》)  
二、自主学****课前预****准备: 
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
袅袅、安之若素、一应俱全、温馨、闲言碎语、休憩、摇曳、黯然失色、萦绕、落叶归根、
(一)情境导入(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让爱住我家》,不少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你有哪些感想急于告诉给其他同学呢? 
说得太好了!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家,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大家想不想知道当代作家周国平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徜徉《家》的世界,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板书课文题目、作者。屏幕显示: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三、合作探究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4)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1)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2)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4)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C、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D、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