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doc

格式:doc   大小:136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14 文件大小:1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建筑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建筑: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它的成熟必然是由完全不成熟的初始形态经过不断地演变,历经一个复杂的、长久的过程,才能最终实现。中国建筑的发展也不例外,而中国建筑的初始时期,即它的完全不成熟时期,就是原始社会时期。
(一)、栖身天然洞窟:
大自然以其神奇的造化之功,雕凿出无数晶莹璀璨、奇异深幽的洞穴,展示了神秘的地下世界,同时也为人类在长期生存期间提供了最原始的家。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原始人类在吃、穿、住等各个方面,大多是依靠自然地恩赐,吃天然的野果、穿树叶裹兽皮,天然洞穴显然首先成为最宜居的“家”,它满足了原始人对生存的最低要求。
原始人在选择天然洞穴时也有一定的选址观念,在他们看来,适合居住的洞穴应该满足这样的条件:首先,它应该接近水源,以方便汲取生活用水和渔猎。其次,洞口要高一些,以防止被水淹到。再次,洞内必须干燥一些,以利于生活。最后,洞口不应该朝向寒风吹来的方向。
基于上述条件,原始人居住的天然洞穴一般为钟乳石较少的喀斯特溶洞,并且大多位于湖滨或河谷地带,洞口一般高出水面20米以上。至于洞口的朝向,基本都是背着寒风的,这一点也是现代建筑中被普遍遵守的规则之一(洞口已经变成大门)。另外,从原始人的生活遗迹可以看出,他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是接近洞口部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干燥,有充足的空气利于生存。洞窟深处的低凹部分则用于埋葬死者。
(二)、挖土为穴,构木为巢
大自然中没有那么多适宜居住的理想洞穴,原始人基于居住自然洞穴的经验,经过长期摸索之后逐渐学会了自己动手挖掘适宜居住的洞穴。
他们最初是掏挖横穴作为栖身之所。黄土地带的台地断崖正式制作横穴的理想地段,因此成为穴居人类最早的聚居地。横穴是在坡形崖壁上横掏洞穴,没有加诸其他人工附属构件,它是保持黄土自然结构的土拱,比较牢固安全,可满足遮荫蔽雨、防风御寒的初步要求,是最为简易、经济的一种穴居方式。横穴出现一段时间之后,就向着竖穴和半穴居的方向转化发展。竖穴阶段有了附属设置,在竖穴的洞口处,人们会放置一些树枝以遮蔽雨水,并逐渐懂得了对洞内的乱石略加修整。此时,在原始人的脑海中实际已经萌发了营造观念。
穴居是原始社会时期非常重要的“住宅”形式之一,是原始人类对自我的一种重要保护屏障。虽然在它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依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住宅,但是它对于我国整个的建筑史来说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后世住宅建筑的重要源头之一,它由简至繁的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让我国整个建筑史的发展与形成成为可能。
我国北方是具备黄土地带特点的高亢地区,在北方原始先民发展穴居的同时,南方因水网密布地势低洼,居住形式则形成了巢居的体系。先秦文献追述建筑的起源,认为是从“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开始的。《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由这段话,我们不但可以得知原始巢居的名称,得知它”构木而成”的形式,而且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住所的喜爱,甚至是崇敬之情,只因“圣人”为他们搭建了可以作为躲避风雨的简单的巢,就推奉“圣人”为王来领导他们。
原始人类刚学会搭建巢居时,只是利用单棵树木原有的枝干叶杈圈成一个巢
——在分枝开阔的杈间铺设枝干茎叶,构成居住面,然后其上用枝干相交构成蔽雨的棚架(它确实象个大鸟巢的样子)。后来随着人们对搭建的逐渐熟练,积累了一定得经验后,即利用多棵树木枝叶搭建了更大更结实的巢居。
巢居与穴居主要发展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两大发祥地),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正适合构架透风、轻盈的巢居,因而这里发展的主要是巢居;而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寒冷,并有土质细密、适合挖穴的黄土地层,所以这里发展的主要是穴居。穴居与巢居是原始社会建筑的两种主要形态,虽然它们对于后世建筑来说极端原始和不成熟,但是,对于整个中国建筑史来说,原始的、极其简陋的巢居、穴居,却为其后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它们成为中国建筑的两大源头。
(三)、建筑始祖(新石器时代)
穴居与巢居非真正建筑,只能算是建筑的雏形。到了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阶段,真正建筑才诞生。
河姆渡文化因1973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首次发现而得名,其新时期时代的早期遗址距今近7000年的历史。我们不妨大胆推测,原始人类一方面因为经验的不断积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定,即:可以搭建巢居的自然树木不能更好的适应人们的需要,或是条件好的可搭建巢居得树木因人的利用而逐渐减少,人们开始在地面上仿树巢搭建不依靠树木的地面巢居,这就是原始的干栏住宅,这是人类建筑的真正开始。人们首先要在安置木桩或木柱,在木桩或木柱上搭置横木(后世建筑构件中的梁、枋),纵横交错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