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第三讲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三讲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精选).doc

上传人:静雨蓝梦 2015/9/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三讲 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精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讲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
长江大学教育科学系严磊
教学目标: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学会接纳自己
教学内容:
活动:我是谁?
一、了解自我
1、自我意识
2、自我的内容
3、自我的结构
二、审视自我
1、如何认识自我
2、大学——生命的第二次出生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
三、悦纳自我
1、如何悦纳自我
2、健全自我的标准
推荐观看:
于丹《庄子》心得第四集:认识你自己
成龙电影《我是谁》
教学重点: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肯定自我、悦纳自我
教学方法:教授法、测验法、讨论法
活动:我是谁?——你眼中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人眼中的你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材料:两张白纸,一支笔。
5-8个同学一组。
1、每个同学拿出第一张白纸,要求在15分钟内,尽可能多的写下这样的格式的句子:
我是一个……的人。(至少10个)
例如: 的人。
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
……
2、每个同学,拿出第二张白纸,写下自己的姓名和一句话:
我是张三,我很想知道你们心中我的样子,可以用两个词语形容一下我在你们心中的样子吗?谢谢大家。
这张白纸在小组成员之间传递,每个同学写下两个词语,来形容这个同学。匿名回答。白纸最后回归到该同学手中。
3、每个同学对比两张白纸上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眼中的自己
他人眼中的自己
相同
不同
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社会自我(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
心理自我(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4、分享:
他人眼中的自己和我眼中的自己一样吗?
是不是有些方面是自己看不到的?
这些看不到的部分是自己吗?
邀请同学分享自己的表格,并回答以上问题。
一、认识自我
1、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
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状况的认识与评价
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识和评价
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的认识
2、对自我的划分
(1)从内容上划分: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
生理自我——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认识,如:身高、体重、长相等;
心理自我——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认识,如:心理过程、能力、性格等;
社会自我——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如: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利等。
(2)从自我观念看,包括现实自我、理想自我、投射自我
理想自我——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品质,对将来或者想象的自我的认识。(我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我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
现实自我——个体认为自己实际上现在所具有的特征和品质。
投射自我——自己在与别人接触、交往的过程中,别人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对我有怎样的评价。
3、自我意识的结构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自我认知:我是一个是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
它主要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批评等。
(2)自我体验:我是否接受自己?我是否满意自己?我是否悦纳自己?
自我体验属于情绪范畴,它以情感体验的形式表现出人对自己的态度,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自怜
(3)自我调控:我怎样节制自己?我如何改变自己?我如何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自我调节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行为,它是监督、调节人的行为活动,调节、控制自己对自己和对他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自强、自立、自律、自制、自控
等。
自我认知
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
生理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
家属、所有物等的认识。
英俊、漂亮、有吸引力、迷人、自我悦纳。
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
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
社会自我
对自己的名望、地位、角色、性别
义务、责任、力量的认识。
自尊、自信、自爱、自豪、自卑、自怜、自恋
追求名誉地位,与他人竞争,
争取得到他人的好感等。
心理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
能力、记忆、思维等特点的认识。
有能力、聪明、优雅、敏感、迟钝、感情丰富、细腻
追求信仰,注意行为符合社会
规范,要求智慧与能力的发展。
二、审视自我
1、如何正确认识自我
(1)乔韩窗口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约瑟夫·鲁夫特和哈灵顿·英厄姆)提出了关于自我认识的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地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有四个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见图4-2),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加客观全面。

自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