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叶莺停不下来的女人.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叶莺停不下来的女人.doc

上传人:tianebandeyazi 2018/11/15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莺停不下来的女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莺:停不下来的女人
这个5月对叶莺来说有些新鲜。她在中国各个城市之间飞来飞去,不再为了帮柯达卖出更多胶卷和数码相机,而是为了与市长们探讨关于环境治理的问题,并让市长们知道,她所在的公司能够提供怎样富有成效的环保技术服务。
作为环保产业的新鲜人,叶莺尚需证明自己。但至少她的公关能量已经给她的新老板留下了深刻印象——5月4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宣告了叶莺转行的同时,也让中国众多媒体记住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名字——纳尔科(Nalco)。这家美国环境处理技术公司在中国默默耕耘了20年,但连跑环保多年的记者也未必听说过它的名字。如今,随着叶莺的加盟,这种局面彻底改变了。
12年来,叶莺就是凭借她超强的公关能力,深刻影响了全球胶卷业龙头企业柯达公司在中国的命运,并让中国公众为这家公司的命运而牵挂。
如今,到任不久但雄心勃勃的纳尔科全球CEO方华德(ErikFyrwald),为了大幅度提升纳尔科业绩,把中国看作重大潜在市场,他希望叶莺重演柯达神话,借助她在中国的深厚人脉和公关能力,帮纳尔科打开中国市场。
叶莺是一个停不下来的女人。4月30日,她还在柯达上班,5月1日她就到纳尔科履新。她保持着与12年前相同的干劲。1996年最后一天她还在美国大使馆上班,1997年第一天,她就作为柯达公司大中华区高管,风风火火奔赴中国南方城市,参与一场商务谈判。“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今年61岁的叶莺告诉本报记者。她每天大概只睡3个小时,她觉得睡觉是浪费生命,应该尽量醒着干更多事情。
这个感性十足同时具有强大行动力的女人,把人生比喻为坐列车看风景。纳尔科是她人生最后一站吗?叶莺坦承,“我的人生已进入秋天。但纳尔科不会是我人生最后一站。我不知道前方路上还会有什么更具诱惑性的风景。”
作为自己人生这趟列车的驾驶者,叶莺驶入过新闻界,在那里留下深刻印记;并在外交界高歌猛进长达17年,在那里迎来人生高峰;但真正让叶莺这个名字走进公众视野的,是柯达12年。在中国商业进程30年中,她本可以作为这个奇迹式案例的推动者成为商业典范人物。但随着影像行业不可逆转的新形势出现,叶莺的辉煌瞬间灰飞烟灭,她的战果反而成为一种“负债”和拖累,一段光辉的履历一下子变得争议重重。对于这段履历的价值,一个切近观察者说:“她留在了历史里。”
“我给自己打30分”
这段履历的开头不啻于一个传奇。1994年,急于挽救业绩下滑的伊斯曼柯达公司CEO裴学德(eFisher),和致力于国企改革的时任中国副总理朱镕基,在杭州达成一个“胆大包天”的计划:由柯达出资10亿美元整体收购中国感光行业。
裴学德的这个决策当时看来英明无比:在拥有百年历史的胶卷企业柯达不得不顺应新时代要求启动改革之际,通过并购手段实现对庞大中国市场的垄断经营,为公司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和收入来源,不失为精巧的战略安排。但要想顺利完成收购,需要一位精通中国商务的人士。框架协议达成后具体谈判工作长达两三年的胶着状态,证明了这一点。
叶莺作为最佳人选受到柯达公司邀请。这位姓“叶赫那拉”、生于台湾的满族女子,在台湾完成大学教育后从事新闻记者工作。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叶莺代表美国三大电视网参与了对这一重大时事的报道。1980年代叶莺进入美国外交界,作为一名商务参赞她长期活跃于东亚,她的外交官生涯大部分是在北京、广州、台湾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