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博平历史.doc

格式:doc   大小:306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博平历史.doc

上传人:小枷 2018/11/16 文件大小:30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博平历史.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博平溯源:
1、博陵之名的起源
博平镇历史悠久。公元201年(汉高祖6年)置博平县,治博陵。自1037年(宋景佑四年)博平县城迁至宽河镇(今博平),至1956年3月茌平、博平合县前,为博平县城所在地。1956年以来,先后为博平区、博平乡、博平人民公社驻地,1984年7月25日改称博平镇。镇区呈园形块状聚落,。济(南)邯(郸)、聊(城)高(唐)公路交叉过境,徒骇河、西新河、老徒骇河、位山第一、二干渠、博平分干渠穿境而过,年均径流量12358万立方米。2001年3月,博平镇与原大桑乡合并,辖75个村民委员会,100个自然村,。。境内有“孔子回辕处”一方,晋文公重耳曾在博平居住。旧有“犊河圣迹”、“灵址朝烟”、“莲池秋月”、“东渠蜃江”等景观。
博平县春秋齐博陵邑,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置博平县,因县境广阔且平故名。属东郡,治所在今茌平县肖庄乡王菜瓜村西1公里。王莽始建国,改名嘉睦县。东汉建武元年(25)复名。三国魏属平原郡,晋属平原国。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属魏郡。东魏天平元年(534)属平原郡。隋开皇二年(582)属贝州;大业三年(607)属清河郡。唐武德三年(620)属博州;贞观十七年(643)并入聊城县;嗣圣元年(684)复置博平县;天宝初属博平郡。宋至道三年(997)属博州;景佑四年(1037)迁治所至宽河镇即今茌平县博平镇。元属东昌路。明、清属东昌府。1914年属东临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6年属冀鲁豫边区第六专区,1949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划归山东省聊城专区。1956年博平县建制撤销。辖区划归茌平县。
博平,古称博陵,其名字的起源,知者甚少。近读得博陵一鹗的一篇题为《古来博陵知何处》的博文,方知其名起源久远。博陵之名,大凡读过中学的人,恐怕还都能记得起学过的《隆中对》吧。“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而评剧《人面桃花》的台词“请告你家小姐,小生博陵崔护,年长二八,尚未娶妻”,大概也为众多人所熟知。
博陵,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在《田敬仲完世家》中有:“晋伐我,至博陵。”事在齐威王六年,战国时的齐国,都于临淄,辖有山东的济北、胶东之地,既是来伐我,博陵自是齐国之地。唐张守节《正义》仅称“在济州西界也”。唐杜佑《通典•郡县•博平郡》:“博平:齐之博陵邑也。有摄城。汉博平县故城在今县东界也。”《元和郡县志》、《嘉庆一统志》也俱称:春秋齐国有博陵邑。汉置博平县,属东郡。唐太宗贞观时并入聊城县,武则天天授年间又恢复设置。今山东茌平之博陵镇即此。
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则始于东汉。据《后汉书•桓帝纪》:“(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又“(延熹元年)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东汉末年,梁太后和她的哥哥大将军梁冀当权,汉质帝刘缵被梁冀鸩毒驾崩,太后将袭为蠡吾侯的刘志征召到夏门亭,准备将妹妹嫁给他。于是兄妹二人定策禁中,拥立刘志为皇帝,是为汉桓帝。桓帝的祖父是河间孝王刘开,父亲是蠡吾侯刘翼,刘翼死后,儿子刘志袭封为蠡吾侯。刘志即位当了皇帝之后,追尊父亲刘翼为孝崇皇帝;母亲郾氏是刘翼的媵妾,故追尊为孝崇博园贵人。梁太后驾崩之后,才又追尊为孝崇皇后,其园陵曰博陵。
2、博平与《战国策》
《战国策》:苏秦曰: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三千里,西有常山常山,即恒山。见前,南有河、漳河,见前《禹贡》。漳,见前《职方》,东有清河清河,在北直广平府清河县西境,今湮,北有燕国。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摈畔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洹水,一名安阳河,出河南林县西林虑山,至北直内黄县,合于卫水,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食道,《史记》作粮道。《索隐》曰:拥兵于关之外,又守宜阳也。关,即今西安府蓝田县东南九十里之蓝田关。宜阳,见前,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今大同府西北四百余里有古云中城。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在河南汜水县。见前,魏塞午道郑元曰:一纵一横为午,谓交道也。鲍彪曰:北为子,南为午,秦南道也,赵涉河、漳、博关博关,今山东博平县西北三十里故博平城是也,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武关,在陕西商州。见前,齐涉勃海海之旁出者曰勃。自山东青、济北向沧、瀛,即所涉处也。瀛,今河间府,韩、魏皆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见前北有河外,齐涉清河,燕出锐师以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函谷关,在河南灵宝县。见前。苏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