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装备保养
一、装备保养的概念
装备保养是指装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是装备使用的前提和基础。装备维护保养包含的范围较广,包括:为防止装备劣化,维持装备性能而进行的清扫、检查、润滑、紧固以及调整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为测定装备劣化程度或性能降低程度而进行的必要检查;为修复劣化,恢复装备性能而进行的修理活动。
二、装备保养的意义
1、装备保养的必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消防队员灭火救援战斗中的“伙伴”,执勤装备经常要在长期的,不同环境(包括恶劣环境)中使用,机械部件磨损,间隙增大,配合改变,直接影响到装备原有的平衡,装备的可靠性,稳定性,使用效益均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会导致执勤装备丧失其原有的使用性能,无法正常运行,影响灭火救行动,对群众和自身的生命构成威胁。
这样一来,装备就要进行大的维修或更换新的装备,这样一来无疑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支出,影响了部队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有效的装备管理机制,加大装备日常管理的力度,科学合理的制定装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装备谓行保养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装备保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按照机械装备固有的规律,同时也按照客观经济规律,通过维护保养等手段,使其各种性能指标保持高度完好,提高其生产率和利用率,廷长使用寿命并谋求最经济的装备寿命周期和费用,追求无事故、高效益,最终赢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多快好省的为公司的基本建设服务,这是机械装备维护保养的最终目的。
2、装备保养的专业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应用,执勤装备的种类更加齐全、结构更加复杂、性能更加优越,对装备的操作技能及维修技术的要求
更高。为保证执勤装备保持的使用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执勤战斗,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装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减少装备磨损, 延长装备使用寿命,降低装备运行和维修成本,确保安全。机械保养必须贯彻“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到定期保养、强制进行,正确处理使用、保养和维修的关系,不允许“只用不养,只修不养”。作为这些器材的使用者,更应具备一定的技能:器材的维护、保养,故障的判断和维修,同时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3、装备保养的经济性。装备日常保养的经济效益分析:机械装备的日常保养是在装备没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对装备的检查,构件的清洗,易损部件的更换,润滑油的添加更换,以保证维持装备正常工作的日常活动。从表面看,要支付一部分资金来维持装备的日常保养工作,但从大局及长期利益看有以下几点:(1)日常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装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使得部队可以更为科学、合理的配置有限资源,同时达到“节流开源”的目的。(2)装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装备容易发生故障,装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装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装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需要装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对装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来减少装备的有形磨损,減少装备寿命周期内的维修费用和其他非正常开支。实践证明,装备的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维护保养的好坏。
三、装备保养的内容
装备的保养是合理使用装备的重要环节,必须用强制性的保养制度取代那些随坏随修,以修代保,进行频繁的大拆大卸的做法。
装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