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思想家 董仲舒.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想家 董仲舒.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8/11/19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想家 董仲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想家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董仲舒年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五岁。葬于长安下马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董仲舒死后,其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新儒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董仲舒从理论上论证新的政治社会制度的”存在的根据"。他的看法是:既然人是天的一部分,人的所作所为,自然应依据天的所作所为。他和阴阳家持同样的见解,认为天人之间有一种密切的相互作用。从这个前提出发,他把阴阳家的形而上的宇宙观和主要是儒家的政治社会哲学结合起来。他的思想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先秦时期儒家原始的民主思想。转而为加强君主专制服务。
产生背景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此时汉代初期盛行的“黄老之学”讲究的“无为而治”逐渐不适于汉代的发展,汉武帝力图变无为为有为。汉武帝刘彻于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即位。他下诏书"招贤良文学之士"。在三次殿试中,,但皇太后崇尚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对董仲舒倡导的儒学不感兴趣,武帝刚继位不久,不敢得罪太后,只好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去辅佐他的哥哥易王。> 易王刘非,当了刘菲的国相十年。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从此,经学研究在汉代盛行。
关于阴阳五行为框架的小故事
董仲舒喜欢谈论神秘莫测之事,善为灾异之说并为此还为自己招来灾祸。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推说其意,写成《灾异之记》草稿,尚未上书皇帝。主父偃私见其稿,因为嫉妒董仲舒,所以将《灾异之记》草稿偷窃出来上奏朝廷。汉武帝将它交与朝中诸儒审阅。因其中有讽刺时政的文字,汉武帝一怒之下,把董仲舒打下了大狱,虽然后来汉武帝看重他是著名的经学大师,又下诏赦免其罪,复为中大夫,让吾丘寿王向他学****春秋》公羊学,但是董仲舒再也不敢谈论灾异。
董仲舒在经济方面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土地兼并日趋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剧烈。官僚、贵族、侯王凭借封建特权,对土地进行大规模的掠夺,种种违法逾制行为十分严重。针对这些情况,董仲舒提出“限民名田”,废除盐铁官营等措施,主张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