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9
文档名称: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 2.ppt

格式:ppt   大小:9,930KB   页数:18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 2.ppt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1/21 文件大小:9.7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 2.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天若有情天亦老
咏史怀古诗词专题
Ppt宝藏载
本讲主要内容
一、咏史怀古诗词的渊源与历史潮流
二、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三、宋代咏史怀古词论析
四、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咏史渊源
韩霄
1、咏史怀古诗的产生源远流长。堪称中国古代诗歌两大源头的《诗经》、《离骚》中,即有咏史类型的作品存在。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大明》、《皇矣》等篇什,以组诗的形式记录了周部族的起源和周部族祖先后稷、公刘、文王等的英雄事迹,从题材上说,应该属于最早的咏史之作。
但是这些诗以记录周部族历史作为诗歌的主要内容,因而更像是一组周部族的史诗,与后来所说的咏史诗,尚有较大的区别。
屈原的***之作《离骚》中的一些部分涉及到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如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诗歌追述历史上的贤君和暴君,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和对楚国命运前途的担忧。这种借古说今、古今结合的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更接近于后世的咏史诗。
朱自清先生说:“咏史、游仙、***、咏物……这四体的源头都在《楚辞》里。”(《诗言志辨》)只是,这样的部分在整首诗歌中并不占主要部分,因而也算不得是一首咏史诗。
第一首咏史诗东汉班固《咏史》
“《咏史》一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后人多明确肯定班固(字孟坚) 的开创之功。班固《咏史》,吟咏的是西汉文帝时少女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
少女缇萦救父
汉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受赂。以刑罪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之长安。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身,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过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亦除肉刑法。
( 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2、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出现在东汉时,是班固的《咏史》。诗曰:
三王德弥薄,惟后用肉刑。
太仓令有罪,就递长安城。
自恨身无子,困急独茕茕。
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书诣阙下,思古歌《鸡鸣》。
忧心摧折裂,《晨风》扬激声。
圣汉孝文帝,恻然感至情。
百男何愦愤,不如一缇萦。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君。夏禹﹑商汤﹑周武王。
乐府诗的《鸡鸣》,刻划社会上贫富悬殊、民间疾苦的现象。
说这首诗是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史诗,不仅仅是因为它以“咏史”二字为题,而且从诗的题材选取和结构来看,此诗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展开的。《咏史》所咏赞的本事是历史上确有的缇萦舍身救父的事迹。《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
诗歌的首二句追述历史,写肉刑产生的历史。紧接着从“太仓令有罪”开,用了诗歌的绝大部分篇幅敷写缇萦救父这一历史事件的始末。从行文上看“太仓令有罪”等十二句基本上是史传所载内容的翻版,尤其是“死者不可生”一句,其实就是《史记》本传中原文的照搬。最后二句是作者针对缇萦救父一事抒发的感叹。
这首诗的特点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整首诗都是围绕着缇萦救父一事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的,而没有丝毫地脱离本事;而且从文采上来说也确实是朴实无华。
班固的这首《咏史》诗在诗歌史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开启了中国诗歌史上咏史一体的先河,是后世咏史之作的滥觞;而且是现存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钟嵘《诗品序》说:
“自王、扬、枚、马,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好,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唯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许多人认为钟嵘的这段话是批评班固《咏史》的“质木无文”。其实钟嵘的这个评论,是针对汉代文学的发展状况而发的。汉代是一个以赋名世的时代,赋是汉代文学的标志性文学体式。而汉赋的一个重要特征便是铺彩摛文,铺张扬厉,讲究夸饰和辞藻的铺排。相对而言,这时的文人诗创作还很不发达,东汉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文人诗寥寥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