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14奸劫弑臣第十四.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奸劫弑臣第十四.doc

上传人:水中望月 2018/11/22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奸劫弑臣第十四.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奸劫弑臣第十四奸、劫、弑臣是指奸邪之臣、劫主之臣、弑君之臣。本文是韩非有关君臣关系严重对立的思想的反映,文章从人性的负面出发,为专制君主描绘了一幅满目奸邪的朝臣百丑图。面对奸臣横行的局面,韩非所提出的治奸之法仍一本其法、术、势主张:任势、明法,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不得不为己听。为了君主能“不苟于世俗之言”,本文在后半篇批判了宣扬“仁义惠爱”的儒家思想,为其“严刑重罚”主张正名,提出“乘威严之势以困奸邪之臣”。文风之犀利与思想之惨刻相得益彰。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与下句“因”互文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大体,共性,大致情形,取舍同与己同者则相是互相肯定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也,此之谓同舍。夫取舍合同而相与逆相互对立冲突者,未尝闻也。此人臣之所以取信幸之道也。夫奸臣得乘信幸之势以毁誉进退进用和贬黜群臣者,人主非有术数亦术也以御控制之也,非参验以审之也,必将以曩nǎng之合己信今之言,此幸臣之所以得欺主成私者也。故主必欺于上在上位而被欺骗而臣必重于下矣,此之谓擅主控制君主之臣。国有擅主之臣,则群下其他臣下不得尽其智力以陈表示其忠,百官之吏不得奉法以致其功致其功,做出成绩矣。何以明之?夫安利者就接近之,危害者去躲避之,此人之情也犹今云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今为臣尽力以致功,竭智以陈忠者,其身困而家贫,父子罹遭遇其害;为奸利以蔽,蒙蔽人主,行财货以事结交贵重之臣位高权重的大臣者,身尊家富,父子被其泽被其泽,享受到他们的好处。人焉能去安利之道而就危害之处哉?治国若此其过也,而上欲下之无奸、吏之奉法,其不可得亦明矣。故左右知贞信忠贞诚实之不可得安利也,必曰:“我以忠信事上,积功劳而求安,是犹盲而欲知黑白之情实情,必不几接近,这里指达到矣;若以道化道化,在韩非笔下指的是法术势行正理行正理,按正确的原则行事,不趋趋附富贵,事上而求安,是犹聋而欲审辨清清浊之声也,愈不几矣。二者不可以得安,我安能无毋相比周、蔽主上、为奸私以适迎合重人哉?”此必不顾人主之义矣。其百官之吏亦知方正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以清廉事上而求安,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若以守法不朋党治官治官,犹行政而求安,是犹以足搔顶头顶也,愈不几也用法同上句“矣”,可互训。二者不可以得安,能无废法行私以适重人哉?”此必不顾君上之法矣。故以私为重人者众,而以法事君者少矣。是以主孤于上而臣成党于下,此田成之所以弑简公者也。夫有术者掌握法术者之为人臣也,得“得”字涉下文“得效于前”而衍效进献度数度数,法度术数之言,上明彰明主法,下困制服奸臣,以尊主安国者也。是以度数之言得效于前,则赏罚必用于后矣。人主诚(假如)真的明于圣人之术圣人之术,“圣人”是韩非笔下的圣人,圣人之术自然也就是法、术、势之类,而不苟于世俗之言世俗之言,这里指反对法家学说的言论,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是以左右近****之臣,知伪诈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去奸私之行,尽力竭智以事主,而乃以相与比周,妄乱毁誉以求安,是犹负千钧之重陷于不测之渊而求生也,必不几矣。”百官之吏亦知为奸利之不可以得安也,必曰:“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山陵之颠同“巅”,顶峰堕坠落峻溪峻溪,峻峭的山涧之下而求生,必不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