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矫正社会工作
指社会工作实于矫正体系中。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者人士,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应包含的以下四方面含义:
第一,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
第二,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第三,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
第四,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得社会福利服务。
助理社工师:实务┊综合能力┊综合辅导在线考试┊模拟试题
预测试题┊历年真题百科┊论坛交流
专题┊考试技巧网络课程
免费试听您现在的位置:考试大>> 社会工作者>> 备考辅导>> 中级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实务>> 文章内容
社会工作者考试: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最受欢迎的考试教育王国】 2009年6月26日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公、检、法、司等国家专门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而且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矫正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越轨群体特别是罪犯这一特殊群体所采取的一种治疗性社会工作,它是社会工作在预防犯罪与矫治犯罪这一领域的拓展,因而,既是社会力量参与预防犯罪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矫正(correction)的基本含义为纠正和改正,初见于《南史·刘穆之传》:“穆之斟酌时宜,随方矫正,不盈旬日,风俗顿改。”后成为医学的专业用语,如矫正畸形关节、脊柱等。
矫正一词引入司法领域,并成为司法工作的专业用语源于西方国家。从现有资料看,矫正概念是由意大利犯罪学家、犯罪人类学派和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菲利提出的。他认为,有些犯罪本身就是精神病人,由于惩罚对这些人无济无事,因此,只能进行治疗。而这对于罪犯来说就是一种刑事矫正。它主要是通过监禁隔离、教育感化、理咨询和治疗、技术培训等措施,使罪犯逐步适应社会生活而进行的活动。
简单地说,矫正社会工作就是实施于罪犯(offenders)教育、发行过程中的社会工作。它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志愿人士,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倾向的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福利等服务,使其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项社会工作。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矫正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1)工作对象的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较为特殊,是以罪犯或违法人士为服务对象的。他们是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人民利益的侵犯者,他们坑蒙拐骗、烧杀抢掠、恃凌弱、无恶不作,表现上给人以强者的印象,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又是缺乏适应能力,甚至常受人歧视的社会弱势群体。而以这样的特殊群体作为工作对象,既是为了保护罪犯和具有违法犯罪的人员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2)服务性质的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一样,具有社会工作的基本属性,即具有福利性。它通过组织动员社会资源,为罪犯和具有违法犯罪危险的人员及其家人,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修正、物质帮助等具有福利性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以使其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3)矫正作用的补充性。矫正社会工作作为司法矫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专门的司法矫正活动来说,它始终处于次要的地位,起着补充作用。
(4)矫正过程的专业性。对罪犯的矫正是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由各方面的专业人士共同合作才能达到目的。社会工作者以其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在罪犯的矫正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矫正社会工作是人类刑罚观念更新和近代监狱改良运动的产物。长期以来,人类对反社会行为主要持惩罚态度,以牙还牙、杀鸡给猴看的观点持续了几千年。氏族社会视冒犯宗教禁忌为犯罪,人们对犯罪者普遍抱有反感和仇视的态度,以神的名义放逐犯罪者或者施以酷刑,达到报复的目的。国家形成以后初步建立起法律秩序,对于侵犯他人权利的人依罪行施以轻重不等的刑罚,但重点仍是对犯罪的报复,而刑罚手段也以消极的监禁为主。
矫正社会工作几乎是与矫正观念同时于19世纪上半叶产生的。促使矫正观念和矫正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学术条件,另一个是社会历史条件。
学术条件主要反映在:这一时期,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