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投行应该像的设计师那样去工作.docx

格式:docx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投行应该像的设计师那样去工作.docx

上传人:gd433 2015/9/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投行应该像的设计师那样去工作.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沈伟:投行应该像设计师那样去工作
沈伟[微博] 东方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
如果把参与并主导IPO的过程仅视作写材料和公关,那么投行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可惜目前本土投行看上去的确就像会计师与律师之叠加而缺乏特色,这不仅导致外界的误解和轻视,也会使得投行内部缺乏明确的职业方向感。
本文试图通过完整而理想化的IPO过程为例,简要介绍投行的‘设计’功能及其重点。当然,并非一切都可设计,过度设计可能会演变为包装粉饰甚至是造假,因此称职的投行人员必须首先明白设计的范围和底线。
一、控股结构设计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可设计之处,因为优化与否于上市审核几乎毫无影响。但笔者认为特别对民企来说设计科学的控股结构至关重要,否则很可能留下隐患。
笔者曾写过一篇《民企理想的四层控制结构》,其主要示意图如下:
图标
该结构的优点此处不再赘述,有兴趣者可自行研究或查阅博文。其实精髓并不复杂,可简述为两点:,从而架设一个实际控制人和上市公司之间的隔离层;,而将主要业务和资产人员分布到合并范围内的分子公司。
当然,出控股股东之外其他中小股东就没太多讲究了,自愿且方便为宜。
需要说明的是,改造控股结构本身并非难事,但要说服企业家接受且投行人员有耐心和决心推动实施则是比较考验专业性和职业韧劲的活儿。
二、产业结构设计
通常家族都会控制若干企业,相互之间或平行或上下游,也可能分属毫不相干的行业。所以在搭建科学控制结构的同时往往还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梳理,即为拟上市主体切割好人、财、物、业务的边界,并且优化产业的组合与搭配。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
[1]现有产业的挑选和组装
独立完整性是最重要的上市标准之一,笔者的理解是宁多毋漏,即尽可能地把相近和相关的资产业务统统集中于拟上市主体,使之能够完全地、独立地与外界交易而不籍由任何关联关系,以免除对经营业绩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怀疑。十多年前流行的主业突出观念至今仍很有市场,这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矫正去变通。
而组装方法则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或购买股权或购买资产和业务,不是本文重点。
[2]产业的精简或延伸
组装完成后的原始产业通常还有继续优化的必要。比较常见的是一些严重影响上市审核的环节必须剔除或转为外包,比如电镀。
除此之外,现有产业该精简还是该延伸也是非常重要的命题,相当考验投行
图表
对于行业的把握以及对未来估值的判断。试举例如下:
投行应该综合行业、审核以及估值等因素向企业提出产业优化建议,有必要辅以并购或出售等措施。应该认识到上市公司产业结构的最优设计不同于非上市企业,除了共同遵循挣钱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之外,易于估值、处于产业链优势地位或高毛利区应该作为上市公司的追求。
另外,产业结构设计与募投也息息相关,因此募投不是做材料时才临时拼凑,而应及早设计和规划。
三、交易结构设计
交易结构类似于市面上流行的商业模式概念,但又有所不同。上市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企业究竟在与谁交易、如何交易,是否真实并具有可持续性。
总的说来有以下几个原则:;、易查且合符逻辑的客体;、收款要利索,且易于确认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