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色谱定性定量方法
一、色谱定性方法
定性依据
★主要依据是每个组份的保留值
★一般需要标准样品,离开已知纯物质的对照,就无法识别各色谱峰代表何种组份
★对某一未知试样,单独用色谱法定性十分困难,因此常需与化学分析及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
①保留值定性
Ø在一定的固定相和恒定的操作条件(如柱温、流动相流速、固定液含量、柱长和柱径等)下,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保留值(tR或VR),一般不受其它组份的影响,表现为每一组份的特征值
因此可利用已知物的保留值和未知物的保留值对照进行定性
Ø利用绝对保留值定性时,要求严格控制色谱操作条件,否则重现性较差
Ø若采用相对保留值r2,1作定性分析,它仅与柱温有关,则可消除某些操作条件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Ø常用标准物:苯、正丁烷、对二甲苯、环己烷、2,3,4-三甲基戊烷
Ø对于组份比较简单的已知范围的混合物试样,可采用此法进行定性。也可利用文献上的r2,1值或色谱手册中的r2,1值对照定性。
②加入已知物增加峰高法
Ø首先用被测试样作色谱图,然后将已知纯物质加到试样中去,在相同的条件下作色谱图,对比这两个色谱图
若后一色谱图中某一色谱峰相对增高时,则该色谱峰的组份原则上与加入已知纯物质是同一种化合物
Ø当试样组份比较复杂,峰间距离太近,或操作条件不易控制稳定,很难准确地测定其保留值时,可采用此法进行定性
③双柱法定性
Ø将试样和标准物的混合物分别在两根极性相差较大的色谱柱上进行色谱分离
观察标准物和未知物色谱峰在这两根柱子上是否始终重合,如两色谱峰始终重合,可判断为同一组份,否则不是同一组份。
Ø可以避免不同组份由于保留值的偶然一致性,可能发生的定性错误。
①与化学方法结合进行定性
Ø将试样经过一些特殊试剂处理,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后,其色谱峰将会提前、移后或完全消失
Ø比较处理前后色谱图的差异,以及在柱后用化学试剂鉴定流出物,就可初步定性鉴别试样中含有哪些官能团
②与光谱、质谱联合定性
Ø色谱仪与光谱或质谱仪等联用,实际上是光谱仪和质谱仪等起着检测器的作用,将复杂组份的混合物经色谱柱分离为单组份,再利用红外光谱、质谱或核磁共振谱等进行定性分析
Ø既充分利用光谱、质谱等适于分析分子结构、官能团或物质的摩尔质量等特点,克服了它们不易检定复杂物质的困难,又充分利用了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
Ø联用方法是解决复杂未知物定性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特别是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是当今分离和鉴定未知物最好的手段
二、色谱定量方法
Ø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被测组份的质量mi与检测器产生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i成正比,比例系数称为峰面积绝对校正因子fi,即
mi=fiAi
这就是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Ø绝对校正因子主要由仪器的灵敏度所决定,并与分析的操作条件有密切关系
①准确测量法
Ø用计算机测量
通常高级色谱仪配有计算机,能自动计算峰面积
Ø用自动积分仪测量
它能自动测出曲线所包围的面积,~2%
上述两种方法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广,对小峰或不规则的峰也能得出较准确的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