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和《雷雨》中的周萍的比较
09文秘2班陈妍 20091004210
摘要: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和命运的冲突。在命运面前,他不是俯首帖耳或苦苦哀求,而是奋起抗争,设法逃离“神示”的预言。继而,他猜破女妖的谜语,为民除了害。最后,为了解救人民的瘟疫灾难,他不顾一切地追查杀害前王的凶手,一旦真相大白,又勇于承担责任,主动请求将他放逐。
周萍的命运很悲壮,自小被送到乡下,他所成长的环境给予了他乡间的自由,等到长大回家,年轻的周萍带有一股新鲜的生气,这也是他吸引繁漪的特质。夹杂在情感,性格,道德纠缠的挣扎中,整日面对家的压抑无处逃遁,周萍终于心力憔悴支持不住了。那种混合着压抑、噪热的家庭氛围,让他经历了一场恐怖而燥热的噩梦,美梦彻底破灭的时候,周萍也有了他不得不死的原因。
关键词:俄狄浦斯周萍比较
一、内容简介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发现自己杀父娶母,为了惩罚自己,他戳瞎自己的眼睛,出外流亡,来到雅典的北郊克洛诺斯的地方,受到雅典国王忒修斯的保护,后来受天神的眷顾,神秘地死去,他的遗体能保证雅典城的安全。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热爱人民,关心城邦的利益,是悲剧中的英雄人物。
《雷雨》中,周萍是最挣扎的人,他一再触犯禁忌,而他是有道德观念的;他似乎绝情绝意,但他又是“有情爱的”;他赌钱酗酒,“精神颓丧,永远成了不安定的神情”,“同时又是渴望着生活”。痛苦焦灼、不得其所使他不仅佩服景仰“模范市民”、“模范家长”的父亲,甚至羡慕没有顾虑,敢于做坏事而心安理得的鲁贵。他挣扎在焦躁苦闷之中却无法拯救自己。
周萍首先追求爱情,反叛秩序,“恨父亲,愿他死,犯了灭伦的罪也干。”①这就是他初步挑战秩序维护内心完整的极端行为。起初与后母偷情,后来他的性格渐渐发生了转变,四凤健康纯净的青春让他感到了救赎的可能性,爱上了四凤,除了爱情本身,更多也是出于内心想彻底埋葬往事的渴望。周萍想离家出走,带了四凤私奔来克服内心的罪孽感,从此开始新的生命。但这个欲望因为发现四凤是他的亲妹妹而彻底破灭,并给了他最致命的打击,还有什么比丧失了最后的一点点希望而让人绝望的事呢。所以最后,他因为无法面对现实开枪自杀了。
俄狄浦斯和周萍的相似处
都有被于伦理道德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还生下了孩子。
周萍与后母偷情,后来抛弃后母,爱上了自己的亲妹妹。与后母偷情的罪恶与不法的负罪感,从心理上将他摧毁,为了寻求解脱,他抛弃了繁漪,爱上了一个丫环,他的亲妹妹。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背了伦理道德
俄狄浦斯知道了神谕,自己会杀父娶母,于是他努力避免这个结果的发生,但结果还是那么巧地在岔路口杀了亲生父亲,在城门口回答出女妖的谜语解救了城内的人民,被人民拥护为国王,顺理成章地娶了前任王后,即他的亲生母亲。
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
周萍从一个由外面进来的纯朴清新的小姑娘身上看到了一种新生的勇气,这爱情给沉闷的大家生活增添了亮色,帮助他们下决心开家庭的阴暗,奔向新生。他准备带四凤离开,最后却发现四凤是自己的亲妹妹。
得知真相以后都接受了惩罚
发现自己杀父娶母以后,俄狄浦斯戳瞎了双眼,流亡于外。
当周萍发现四凤是自己的亲妹妹,终于无法接受现实,开枪自杀了。
俄狄浦斯和周萍的不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