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孩子发脾气.doc

格式:doc   大小:6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孩子发脾气.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24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们为什么总是对孩子发脾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独家】为什么我们总是对孩子发脾气?
2014年07月09日 09:53:03 来源: 搜狐
作为父母,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会以更加怜香惜玉的方式来爱孩子。可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会发现自己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发完了又后悔,可是事后还是管不住自己。
其实我们也知道,自己不想对孩子发脾气,可是我们该怎么办呢?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我们是怎么产生情绪和行动的。
事实上,每当我们陷入消极的情绪,感到愤怒、焦虑、受挫、怨恨或者忧郁时,都是我们的想法使然——是我们关于某个情况的想法和观念使我们产生这种情绪。也就是说,我们的情绪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想法。
在艾森克和基恩所著的《想法心理学》中对此有科学的描述:想法因素是决定情绪体验的关键所在。
基于想法心理学等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了“A-B-C”模型:
Antecedent-前因,即引发反应的情景;
Beliefs-观念,即人们对该情景的想法;
Consequences-结果,即人们产生的情绪和行动;
A(具体的情景)>B(人们对于该情景的想法)>C(人们产生的情绪和行动)。
由此可知,情景引发了我们的想法,想法又激发了我们的情绪和行动。那么情绪和行动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家在这方面做了研究,在马克·威廉姆斯等四位作者合著的心理学畅销书《改善情绪的正念疗法》中指出:情绪是行动的信号。也就是说我们会根据自身的情绪来做出行为的反应,比如:当我们生别人气的时候,往往采取责备别人的行为;当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往往找朋友倾诉,或者自己借酒消愁等。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对ABC模型进行进一步地细化,在我的新书《积极达成:处理好情绪,再处理问题》EA模型:
{C}{C}
{C}
Condition(具体的情景)>Cognition(产生对于该情景的想法)>Emotion(引起了情绪)>Action(根据情绪作出的相应行动)。
EA模型:你家儿子8岁了,刚上小学二年级。从上学开始语文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而且还特别贪玩,尤其喜欢看电视,所以你为了让他的成绩尽快赶上来,要求他只能晚上8点半-9点看半小时电视,他也答应了。你工作的地方离家比较远,所以你一般到家就7点多了。
今天下午你从公司外出办事,办完事就直接回家了,到家时刚刚6点。你一推门进家,就发现你儿子在看电视(具体的情景),这时你心里想“这孩子太贪玩了,竟然无视我的要求,而且还背着我偷看电视,估计每天都是这样的,今天要不是我回来早,我还发现不了!”(你对于当前情况的想法);基于这样的想法,你非常生气,火往上撞(你产生了情绪);你就开始责备孩子,说他不诚实,不听话,可能还会惩罚他(这些都是你采取的行动)。我想类似的例子,大家肯定还能举出不少。
我们的想法时刻影响着我们的情绪,要想更好地调整情绪,就必须了解我们想法的一些特点,尤其是那些经常让我们陷入消极情绪的特点:
{C}1,{C}我们常常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让自己陷入消极情绪。
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这是很多父母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但会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情绪,而且会破坏和孩子的关系。比如,在上面“孩子看电视”的案例中,你之所以会那么生气,就是因为你急于“下判断”和“找原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