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3003
课程名称: 国际经济学
英文名称: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学时: 51
学分: 4
实验(上机)学时:
适用年级专业: 2年级, 经济类统计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写和审定的“高等学校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之一《国际经济学》教学大纲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而制定的。本教学大纲是为经济学类专业“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而编写的。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国际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学习,掌握稀缺的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有效分配的理论,以及各国由此发生的经济关系中应该采取的政策,掌握分析国际经济现实问题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分析国际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需要掌握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需要掌握的基本政策主要有对外贸易政策及其福利效应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内外平衡政策等。在此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经济学理论和政策的分析和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分析某些国际经济现象。
(三)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其难点在于,用国际经济学要求的方法尤其是一些定量分析方法阐述这些理论和政策。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因此,要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同时,国际经济学又是一门国际经济领域的导论性课程,所以它与发展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课程有密切的前后关系。应该说国际经济学比较概括地阐述了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国际经济学》,张玉柯杨宏玲编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教学参考书:
1. 《国际经济学》,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1奥伯斯法尔德著,海闻等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国际经济学》,Dominick Salvatore 著,朱宝宪吴洪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际经济学》,陈彪如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国际经济学》,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各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报刊杂志。
二、学时分配
章
课程内容
学时
1
绪论
2
2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3
3
要素禀赋理论
3
4
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3
5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4
6
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
3
7
国际贸易政策
4
8
国际贸易政策的实践
2
9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关税同盟理论
3
10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及其经济效应
3
11
外汇与外汇市场
12
国际收支
13
汇率决定理论
3
14
国际收支调整理论
3
15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6
16
发展中国家:增长、危机和改革
2
17
国际货币体系
1
总复习总结归纳
2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的研究对象、特点及与其一般经济学的关系,了解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同时还要了解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重点和难点:本章的重点有三个问题,即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特点,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框架,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难点是际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主要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国际经济学理论发展概况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国际经济学的微观分析工具
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课堂讲授
思考题:
1. 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有何联系?
2. 简述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比较利益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尤其要深刻领会用图形说明的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和贸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