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传承三百年长垣的五彩皮影戏.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传承三百年长垣的五彩皮影戏.doc

上传人:mh900965 2018/11/2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传承三百年长垣的五彩皮影戏.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两手托起千秋将,孤灯照出万古人”。
我来自黄河滩区的小县城长垣,家乡最有名的民俗文化莫过于五彩皮影戏了。皮影戏历史悠久,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最早诞生在西汉,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思念成疾,有个叫少翁的人,用素纸剪成李氏人形,将纸放在灯前投影到帷幕上,汉武帝看后,似见到李氏一样,病渐好。这便是皮影戏的雏形。到宋朝,皮影戏进入极盛时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里已多处有皮影戏演出的情景。
2008年,长垣县的“五彩皮影戏”被新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五彩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长垣县方里乡吕庄村,始于明代末年,有300余年的历史。它集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唱腔和表演为一体,是目前河南省尚存的最古老、最原始、土生土长的剧种之一。该剧种利用古人物、古唱腔、古神话寓言故事,反映各个历史阶段人们的人生追求和不同层次人们的喜、怒、哀、乐,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曾活动于郑州、开封、安阳、鹤壁、太原、石家庄、武汉等地。
长垣五彩皮影戏以大戏为主,唱腔以大平调、豫剧为主,乐队阵容大、演出舞台大、演出场面大、演出气势恢弘、皮影尺寸大、剧目涉及人物造型多、制作工序复杂、一皮影对应一个演唱者,并且表演逼真、惟妙惟肖,唱词滑稽、风趣,唱与做并重。
演出必备的道具有幕布、影灯、皮影、乐器伴奏、连杆等。配乐乐器一般有大锣、二锣、小叉、大铙、大叉、尖子号、大弦、二弦、三弦等。演出的剧目多为传统剧目,如《西游记》、《封神榜》、《见皇姑》、《跪汉坡》、《吴家坡》等。同演大戏一样,五彩皮影戏也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以丑角为主;行动方便,不择场地,长年可活动于民间的村镇、宅院,在广阔的农村扎下了牢固的根基。
长垣五彩皮影的制作以牛皮为原料,经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雕镂、刻画、着色、发汗熨平等工序制作完成。皮影制作工具有尖刀、平刀、圆刀等。着色主要用红、黄、蓝、绿、黑、紫等天然颜色,掺入用牛皮熬好的皮胶中。然后,将带有颜色的牛皮胶涂到皮影上,制成五彩斑斓的皮影。
长垣五彩皮影戏与其他地区的皮影戏有很大不同,其他地区的皮影戏以道情戏或民间小调为主,人物角色数量少,有一人可演多角之能。他们采用牛皮阴阳及色彩的虚实对比造型,演出时配合着音乐、演员的唱腔唱词,用灯光投影到一张白色幕布上,乐队和演唱者均在幕后操作,艺人运用摆、打、走、倒提、花子(腾云驾雾)等动作,在幕后操纵影人身上的连杆儿,观众在幕前观看投在幕布上映出多彩且能行动自如的影像。演出必备的道具有幕布、影灯、皮影、乐器伴奏、连杆等。操纵皮影的主要动作有摆、打、走、倒提、花子等。皮偶人物刻画优美、简练,线条粗犷豪放、大胆夸张,继承了民间剪纸的质朴、浑厚、劲烈、豪放的艺术风格。
据资料显示,清末时期,长垣县遭受涝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迫于生计,有着戏曲传统的长垣县吕庄村人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