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论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pdf

格式:pdf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pdf

上传人:164922429 2015/9/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
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
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有权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
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论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
中文摘要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在用人制度上
也更加自主,但渐渐地超出了合理用工的界限,滋生了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反
就业歧视已刻不容缓,而法律的规制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2008 年颁布的《就
业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受到就业歧视者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但据调查,我国
反就业歧视案件的胜诉率只有 10%。司法实践的这一现状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
的广泛探讨,学者认为在我国没有宪法司法化的条件下,加之相关的实体和程序
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公民寻求改变权利现状的最后一道屏障就难以发挥作用,使
得公民的就业平等权就像镜花水月,看起来很美,却难以实现。
发生在私人企业的就业歧视现象,需要适用民事诉讼规制,这也是本文研究
的出发点。在就业歧视案件民事诉讼中,因为我国法律规定未明确说明什么是就
业歧视,只是采用列举规定说明禁止歧视的种类,但是实践中出现的就业歧视现
象已远远超出了法律禁止规定的范围。对于就业歧视的新类型,用工单位的哪些
行为构成歧视,哪些不构成,应该采用什么标准来认定成为法院的难题;民事诉
讼中举证责任一般适用:“谁主张,谁举证”,而我国也未对就业歧视案件规定具
体的举证责任,法院该如何分配举证责任才更合理也是值得探讨的地方;在就业
歧视案件中,受害者往往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以及在数额的
确定上,法院做法大相径庭,同案不同判绝不是法律的应有之意。所以我认为解
决好上述三个问题,有利于法院更好地审判案件,能够在面对就业歧视案件时而
不至束手无策。
本文将透过案例,结合国外和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根据一定的理论分析,更
加全面的探讨就业歧视案件出现的上述司法适用问题,在就业歧视的认定上提出
具体的标准,建议在就业歧视案件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救
济。期许通过一定的思考研究,得出解决司法适用问题的建议,以此希望对今后
在处理就业歧视案件中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我国反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进程。
关键词:就业歧视就业歧视的认定举证责任倒置精神损害赔偿


I
On the Judicial Relief of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arket economy today, to further expand the
autonomy of enterprises, in the personnel system is more independent, but gradually
beyond the limit of reasonable employment,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problems
breeding. Anti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has been of great legal
regulation is undoubtedly the most effective 2008 promulgated the
"Employment Promotion Law" clearly defined by the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can
be resolved by way of litigation. Bu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ly 10% of the win
rate of China's anti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cases. The status of judicial practice
has aroused widespread discu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