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爱国
康庄
初次闻听地震发生的消息,是在与搭档赴外地出差的长途车上。前面座位上的青年接到朋友报平安的电话,说发生了大灾难;我向来对道听途说是抱着一点质疑的,姑且听之而已,内心更不希望那是真的。下车后一入住宾馆,就打开电视,才确信地震真的发生了,暗自祈祷灾情不要太严重。随着伤亡人数的逐渐更新,我才真切地感到灾难的巨大与恐怖,但同时也看到了政府和民众的勇气与毅力,这个国度的每一个人因为这次灾难而紧紧站在了一起。当我再次与搭档因公出差坐在长途车上的时候,是在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14:28分,车行驶至海边的收费站停下,我们在车上默哀,鸣笛声和路面的停滞让这三分钟显得如此漫长,那一刻,我看到海水是灰色的。
生活上的劳碌往往会令人感觉迟钝、感情淡漠,但我不能否认自己是一个善感多思的人,看到灾难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我流了两次泪。一次是因为谭千秋老师,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四名学生,为了告慰他的夙愿,谭老师的妻子带着遗物回到了他的母校湖南大学。这时我才知道谭老师是我的校友学长,当看到母校那熟悉的东方红广场,看到手捧蜡烛的师生们那真挚的面庞,看到一个生命的逝去能让这么多人追思感念,我流泪了。谭千秋老师是真正的英雄,母校师生为他感到骄傲,我也为母校和学长感到骄傲,同时我发现远在川蜀发生的灾难竟和每一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灾区人民离我们居然是那么的近,我们能触摸到他们虚弱的身躯、僵硬的手指和微温的脸庞,我们能看到他们殷红的伤口、干渴的嘴唇和期盼的眼神,我们能听到他们寻亲的呼喊、微弱的求救和由衷的感谢——此情此景让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无法置身度外,天灾大难让国人众志成城。
另一次流泪是当我在餐厅看到电视屏幕上一位灾区的老太太,她说:“解放军为给我们送粮食把脚都磨破了,端起碗来我就想流泪。”我听到这里,顾不上是在公共场合,禁不住流了泪。我还看到了温总理动员官兵们时说“是人民在养你们”,看到了武警战士背负着与我祖母年纪相仿的古稀老人,看到了被救的男孩在担架上向救援队员行少先队礼,看到了废墟里尚未脱险的小学生懂事地安慰焦急忙碌的救援者,看到了已尽全力却无法回天、跪地大哭的特警战士,看到了
坚韧刚毅、信念如铁的生还者。人性的光辉闪烁着对生命的留恋,人间的温情抚慰着每个人的心灵,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到底是什么让亿万国民凝聚成一股宏大无极的力量?同样是电视屏幕上的诗朗诵给了我答案:大灾有大爱,因为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少年时我所崇敬的偶像是民族英雄岳飞,因为他爱国爱民、九死不悔,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是我的母亲给我讲的,后来在读《宋史·岳飞传》时我才知道,“精忠报国”四个字刻得很深,“深入肤理”。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否认自己是一个爱国者,我也一样,但或许每个人对“爱国”的理解和践行有所不同。我爱这个国家,我在这里获得的恩泽远远大于我个人的微薄付出,所以我愿意也必须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