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西游记
第一节故事源流
故事的演变过程
1、真实的故事
《西游记》的题材,也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依据的。
第一节故事源流
2、口传纪实文学
陈玄奘取经故事最早进入创作领域,是他还活着的时候。归国后,他奉皇后之命,口叙十七年经历的见闻,由门徒辨机记叙整理成《大唐西域记》。此书是一部真实的游记文,除介绍了十七年的异乡生活外,还介绍了西域的地理自然、风土人情,大开了人们的眼界。作者说:此书皆存实录。
第一节故事源流
3、弘扬佛教的故事阶段,由真实故事向神话故事转变。
为宣传佛教服务,陈玄奘的另外两位弟子慧立、彦卫宗,在《大唐西域记》的基础上,写成了《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就属于人物传记了,但由于弘扬佛法与赞颂师傅的需要,每用夸张神化的笔调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这些故事一经在社会上流传,宗教的神秘性使其越传越神。
其他三部重要著作
其一,《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此书出现了“猴行者”、“深沙神”(身长,遇险可架桥),尚无八戒踪影。
其二,元末明初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次出现猪八戒形象。
其三,元末明初平话《西游记平话》。虽失传,从残本看,与《西游记》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比较相似,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一路降妖捉怪,主要人物、情节和结构基本定型。
《西游记》的作者
明天启《淮安府志》著录吴承恩的著作,有《西游记》一书,清人阮葵生等据此推断吴承恩即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后又经鲁迅、胡适的肯定,此说被普遍接受。
第二节《西游记》故事构架
《西游记》中包含着两个基本的文学母题和相应的两个故事结构,相互重叠地构成小说的总框架。第一个母题关系到人性的自由本质与不得不接受约制的矛盾处境。
第二个母题是所谓“历险记”式的,它在古今中外的虚构性文学中最为常见。
一、皈佛前悟空的经历(1——7回)
主要分三部分:
皈佛前悟空的经历(1——7回)
其一,悟空出生、学道。
其二,游地府,超脱生死。
其三,访龙宫,借走定海神针,武装自己。
其四,闹天宫。
二唐僧身世(8——12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
3、取经过程(13——100回)
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贯穿了四十一个小故事。这样的故事是按普通人成佛必须经历的程序设计的。
叙事的第三板块是第十四回到第一百回,叙述玄奘西行取经途中,先在五行山下救出悟空,并收为徒弟;依次再收下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一路历尽艰险,擒妖捉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