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湖南长沙一中、永兴一中高二语文组曹荣江
庖丁解牛《庄子》
庄子何其人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庄子生平简介
庄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生活年代与孟轲相仿,可能年岁略小。只做过地位卑微的漆园吏。据《庄子》中记载,他生活贫困,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织履为生,弄得面黄肌瘦。但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他却拒绝了,说是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
中国的先秦是一个属于思想家的年代。在群星璀璨的夜空中,庄子是那类耀眼的星座之一。这个枯瘦的老人家像一只下蛋的鸡,趴在大自然的巢穴里勤勉地生产思想的鸡蛋,然后咯咯地叫着“天道自然,养生全身”八个字,向人们传播自己的思想。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哲学
《老子》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庄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毫无价值。 比如《胠箧》说,常人防盗,总把箱子锁牢,遇上大盗,连箱子一起偷了。“圣知仁义”就是锁牢箱子的手段,大盗窃国,“并其圣知仁义而窃之”。所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诸侯之门,而仁义焉存。”他的思想不可谓不深刻,但对统治者毫无威胁,故能容之,流传至今,而在野的道家之所以不像其他诸子百家那样,遭受被排挤乃至消灭的结果,也得益于庄子及其思想本身。
庄
子
的
思
想
庄周梦蝶
庄子的思想
表面上看庄子是消极遁世者,但这只是从统治者和社会的角度衡量的结果。庄子不像儒家,他不肯为统治者以及百姓卖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因为他不仅反对一切制度与人为的文明,而且认为,个人渺小至极,即使才能再大,也无法让社会理想化,更无法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个人能做的,就是使自己的生命达到自由的天地境界。因此,他从来不企图在这样的世道中有所作为,他所想的是如何使个人的生命活得精彩。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用竹箱珍藏神龟,用锦缎盖着,供奉在庙堂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尊贵,还是宁愿活着时在泥水中拖着尾巴行走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庄子小故事
名, 时期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并称为“”。
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
来说明道理。
庄子:
《庄子》
共33篇
内篇(7)为庄周所作。
外篇(15)
杂篇(11)
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
周
战国
宋
老子
老庄
寓言和比喻
养生主: 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道
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课文结构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