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课例(第二课时)
王凯
设计思路:本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文章故事性强,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针对本文的特点,我采取了“自读自悟、导读提高、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导入激情、精读悟情、小结动情、拓展升情、课外续情五个教学环节。整节课始终以情激情,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3、在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本,感受谈迁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教学难点:
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谈迁的生平资料和《国榷》的简介。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旅途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只要有信念,我们就一定不会被命运之神扼住咽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史学家谈迁,看看这个男子汉是怎样战胜厄运,怎样在逆境中站起来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课题)
1、有感情读下面词语:
出示:
家境贫寒博览群书一袭破衣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奋笔疾书明史巨著名垂青史
(1)、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2)、我们知道这些词语都是写谈迁的,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能说一个是一个,能说两个是两个。
(3)、师小结:说得很好,我们对词语不仅要积累,还要学会恰到好处地运用,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
二、精读训练,悟情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围绕“厄运”,体会写《国榷》的艰辛
导语:“厄运”指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而谈迁不就是一部《国榷》手稿被偷走了吗?为什么对他来说是“厄运”呢?
1、《国榷》来之不易。
(1)、通过事例来理解。
出示:“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2)、通过数字来理解。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①、你能数字上体会到什么?
②、板书:二十余载成巨著(齐读)
2、指导朗读。(读出对谈迁艰苦遭遇的同情,又要读出对谈迁的敬佩,读出《过榷》的来之不易。)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导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走了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一场——(指课题:厄运)
板书:一夕之间化乌有(齐读)
3、这么大的灾难、打击,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灭顶之灾、晴天霹雳、飞来横祸、祸从天降、厄运,致命打击)
4、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