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李淑芳与秦腔.doc

格式:doc   大小:2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淑芳与秦腔.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8/11/29 文件大小:2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淑芳与秦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淑芳与秦腔
 ■焦垣生
 
 
 
这个题目似乎有一点荒诞。秦腔是一个剧种,而且是戏曲所有剧种中最古老最具历史言说资格和价值的剧种,所谓“花雅之争”、“昆乱不挡”所蕴含的故事,无非关涉秦腔与昆曲分别伯仲之轶账提说。李淑芳本是一名说年轻其实又难说年轻的当代秦腔演员,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在去年刚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正是大有作为正该开始芬芳吐艳之时;说不年轻,是因为听说文化改制,她所在的剧团转归企业收编,她已被退休了。把李淑芳与秦腔并列作题,可能有人觉得莫名其妙。
李淑芳1968年出生于关中周至县,先入周至县剧团,后调进著名的百年剧社——西安易俗社,易俗社作为鲁迅先生赞誉其“古调独弹”的中国四大剧社之一,声名播于海内外,但李淑芳起初却并没有多大的名气,起码笔者并不认识。偶然一天早上,我散步到西安和平门城墙根下,看见摆地摊卖戏曲碟的地方,好几个人都在买一张名为《李淑芳唱段选》的秦腔碟,我就也买了一张。回家听放,觉得唱得确实不同凡响——悱恻缠绵,优美婉转。明明是标准的秦腔,却不是如有人说的“三千万人民齐吼”的秦腔,其绕梁入耳倒使人想起那些以娇声嗲气著名的吴越江南声腔,但这声腔中包藏着北方女子的那一种以极强的穿透力撑着,柔而有劲道,音韵抑扬顿挫的声腔。
后来终于到剧场亲眼看到了李淑芳的演出。
再后来,只要她有演出,我都会去看。
其实各个剧种都有一些这样的演员,可能形体条件不一,但都唱得好。看李淑芳的戏,我想到了以前同叫“乱弹”的蒲剧中的一位早获得梅花奖的名演员武俊英,她形体条件不大好,但就是唱得好。这两位的发声吐字行腔,不是一个风格,但都是拿捏得很好,而且每一段唱腔中的每一句每一词都紧扣着她要表现的人物彼时彼地彼情应发射的神韵。悲切时低回如游丝,刹那间又穿透云天,如惊涛裂岸。如李淑芳唱的《数罗汉》,其中人物形象所要通过唱词表现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我听过不少秦腔演员(甚至是名演员)都唱过这一段,但感觉不是欠着火候就是火候过了,只有李淑芳演唱的《数罗汉》不瘟不火,声情意都恰至文心,托出戏胆,让人击节称赞。那其中,悠扬舒展,让人回味无边,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声声不凡。蒲剧演员武俊英演唱的《苏三起解》,武俊英把苏三这个人物的灵魂抓住了,所以每一声、每一处都通透着这个人物的内心。李淑芳《数罗汉》表现的是一个内心炽烈如火却又不得不做了尼姑,时时要示人心如止水波澜不惊好像与世无争,而实际上因为爱恨***无以抒怀,对着泥塑的罗汉排遣开来的人物形象。这个折子戏是极具人文色彩和现代哲学意念的一出戏。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契诃夫在他的名篇《苦恼》中写死了儿子的马车夫姚纳·波达卜夫内心的苦恼无法排遣又不能向人倾诉,对着日日与自己相伴的马诉起了衷肠。《数罗汉》可以与《苦恼》作比较文学研究的论题。要知道,这样的一个尼姑形象是非常难塑造的。只有李淑芳把她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复杂的具有冷热两面色彩的旦角行当,唱词要求演员表面要唱得细腻平缓舒展,而实际上又得哀转久绝地表现角色如窦娥问天问地一样的心声独白,秦腔《窦娥冤》中让观众掌声雷动的窦娥式高亢不行,秦腔名段《断桥》里白娘子那样炽烈的抒情唱段也不行。换言之,一般秦腔演员擅长的欢音、苦音的或明快或凄厉或嘈杂急紧的唱法都不行。这个戏把李淑芳托出来了。
人们说李淑芳是肖若兰的弟子。“肖派”!可说实在的,10年前,在秦腔界讲流派,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