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律
上节知识回顾
一、上古的声母
(一)古无轻唇音。
(二)古无舌上音
(三)娘日归泥。
(四)喻三归匣。
二、上古的韵部
(王力古韵十一类三十部)
三、上古的声调
(上古声调,历来说法不一)
本节知识要点
一、了解我国诗歌发展的几个阶段
二、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不同
三、掌握律诗的基本特点
四、学会分析律诗的平仄的方法,并能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律诗平仄的推求
②粘对与拗救
进入本课
一、诗歌发展的几个阶段
1、先秦诗歌阶段:
《诗经》、《楚辞》
2、汉魏六朝古诗阶段:
五言、七言、乐府
3、齐梁“永明体”阶段:
代表作家:沈约、谢脁
4、唐代律诗阶段:
二、近体诗与古体诗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是大致可分为:
1、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一般是指周、秦、汉魏六朝的诗歌以及后世模仿的作品,即对平仄、对仗、用韵等要求不严格或没有要求的诗。
2、近体诗: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指在唐初形成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
近体诗是在“永明体”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诗体的正宗。
注意: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三、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区分,不是从时间上而是从形式上来分的。
与古体诗相比较,近体诗有四大特点:
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
1、句数固定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律诗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依次叫做首、颔、颈、尾。每联的上句叫作“出句”、下句叫做“对句”。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句数不限可长可短。最长的《孔雀东南飞》357句。最短的是晋傅玄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2句
2、押韵严格
1)韵与韵母不同。
韵母:一个音节声母后面的部分。分为:
韵头、韵腹、韵尾(不管声调)
韵:只要求韵腹和韵尾相同,另外韵还要求声调必须相同。(不管韵头有无或是否相同)仅仅韵腹韵尾相同而声调不同也不是同一韵的字。
声调:中古四声:平(不分阴阳) 、上、去、入
例如:
2)近体诗押韵的依据——“平水韵” P1086
2、押韵严格(4)
1)近体诗一般只能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而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
2)近体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准换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而古体诗是可以中间换韵的。
3)近体诗不能“出韵”,韵脚必须只用同一韵中的字,不需用邻韵的字;而古体诗用韵较宽,可以用邻韵的字。
4)近体诗除首句可以入韵外,一般是偶句押韵。而古体诗则不然,即可以偶句押韵,也可以奇句押韵,还可以句句押韵。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
△ 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
(“麻”、“家”、“瓜”的韵母是 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暮投石壕村13元,有吏夜捉人11真。
老翁踰墙走,老妇出门看14寒。真、元、寒通韵
吏呼一何怒去7遇!妇啼一何苦上7麌! 麌遇上去通韵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7遇
一男附书至去4寘,二男新战死上4纸。
存都且偷生,死者长已矣4纸! 纸寘上去通韵
室中更无人11真,惟有乳下孙13元。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2文。真文元通韵。
老妪力虽衰4支,请从吏夜归5微。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4支。支微通韵。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绝、咽、别”,入9屑
石壕吏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