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2016年诗会言稿:诗与远方.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6年诗会言稿:诗与远方.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12/1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6年诗会言稿:诗与远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年诗会发言稿:诗与远方

2016年诗会发言稿:诗与远方
据我所知,诗与远方,被提出并密集地出现在大众面前,是《晓松奇谈》的主题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是许巍演唱的一首歌,由高晓松作曲作词。
我个人非常喜欢许巍,也比较喜欢高晓松。但是,对这一首歌所传达出的信息,以及所引起的近乎狂热的追捧风潮,并不认同也不喜欢。以前,我没有表达过这一切,只是有所保留地沉默着。所以这样,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也有权力表达自己的好恶,只要一方没有强行要求另一方接受自己的意愿,各自互不相犯,彼此相安无事,也是一个和谐世界。这次诗会选了“诗与远方”作为主题,使我有机会说点自己的想法并被听到,非常感谢。但也请有异见者别和我争辩,我力气小,武功差,不****惯上擂台,你有不同观点,我绝不反对,但我说的,一个字也不会改变。
首先,我想说的是“诗和远方”——在歌中意指诗意的生活——成为一句美丽的口号,本身就是诗意的缺乏。口号自身携带的煽动性和蛊惑性,以及与之伴随的潦草,马虎,或者就是苟且的一种。这是一年一度的诗会,坐在这里的都是诗人,这样的相聚已经说明全部,“诗和远方”已不再是需要召唤的生活方式,而是已经根植在大家的生活与生命里,并成长为其中的一部分,我更愿意说一说的是:诗和远方的关系——这里的远方,是指地理意义上的远方,指对眼前日常生活的离开。
先说诗。古代汉族诗歌理论《毛诗序》里写:“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言志”,诗是志向的表现。做一个诗人,过诗意的生活,就是一种志业。我读到过吴宓对志业的解释:“志业者,为自己而作事,毫无报酬,其事必为吾之所极乐为,能尽用吾之所长,他人为之未必及我。而所以为此者,则由一己坚决之志愿,百折不挠之热诚毅力,纵牺牲极巨,阻难至多,仍必为之无懈。”简单点说,志业就是无目的无理由仅仅出于喜欢而殚精竭虑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因此得到愉悦。这样看,诗人,更像是一种气质,而不是身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堵在胸口像一头肥猪,想要言说的欲望在飞快地膨胀,“心之所希,根于至情,自然而流露,不可或遏,人间之天籁也”,是为诗。
那么,诗一定需要远方吗?这种情感的积累与喷发,非得跋涉水,游历四方,才能够生长出吗?
早一段时间去太原学****张锐锋老师讲了荷兰版画家埃舍尔的一幅画。一面池水,水面上漂浮着落叶,水中是树木的倒影,而水底,潜藏着一条鱼。他说,这是神奇的一瞬间,在一幅画中同时表现出多个世界,这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迷人的主题。埃舍尔在一篇演讲中提到自己是如何发现了这个“精彩的刹那”,“正当我孤独地在巴恩的树林里散步时,突然停下了脚步,像一根木头一样伫立着,被一种震撼人心的,不真实的,然而却是神佑的感觉笼罩了,我和它面对面相互凝视……”。后,我读到张锐峰老师对这幅画的描述:“秋天的落叶漂浮在水面上,每一片叶子都拥有不同的色彩,它们初看起好像有着相同的面容,实际上各自有着不同的齿边、叶脉以及尺度,这是它们用一生的力量打造出的气质和个性。即使让人感到几乎完全一样的叶片的滴水尖,都会有一点微妙的差别。这些叶子自不同的树木,甚至有着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