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下册答案.doc

格式:doc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下册答案.doc

上传人:你是我的全部 2013/7/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青海省“六五”普法公务员学法用法习题下册答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一、填空
1、有限且有为、透明廉洁、诚信负责。2、合法意识、合理意识、证
据意识。3行政权原则、职权法定原则。4、决策咨询、决策执行。5、
定员、结构比例。6、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7、职
务和级别。8、。9、国务院。10、善后、查明原因、舆论导
向、改进。
二、单项选择题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 4ABCD 5AB 6ABD 7ABCD 8AB 9ABCD
10AB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一、答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不是一句口号而且具有特定内涵
和具体要求的法律原则。这些基本要求包括1、合法行政 2、合理
行政、3程序正当 4、高效便民 5、诚实守信 6、权责一致。
二、答行政法律规范适用的一般原则指的是各机关在适用行政法律
规范时均应该遵守的原则在法律上与惯例上具有最广泛的意义。通
常认为包括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后法优于前法原则、特别法优于
一般法原则等。三、答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
一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
二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
者处分
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四参加培训
五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六提出申诉和控告
七申请辞职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四、答本条规定任命公务员职务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有编
制、有职数、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前两个条件即有编制、有职数这是根据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制度所规
定的。按照现行机构编制管理制度对机关实行“三定”即“定职
能、定机构、定编制”在此基础上设置职位。各机关的领导职务和
非领导职务都是根据该机关所负担的职能任务、工作性质、机构规
格、编制总数、各级职务的比例关系等因素进行确定。也就是说任
何机关的编制数额都是确定的能够容纳多少工作人员是固定的不
能突破机关的职数即职务的比例和数额也是确定的也不能突破。
这种规定具有法律效力目的是保证机关因事设职、以职选人、精简
高效。因此任何机关任命公务员职务都必须在本机关的编制数额
和职数限额之内进行决不能随意突破。否则都是违反规定的行为都要予以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第三个条件即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是根据机关职位管理的需要作出的
规定。机关的职数是确定的包含两个方面的规定一是总数确定。
比如一个单位设置八个处长职位和二十个副处长职位就不能突破
二是这些职位的具体分布也是确定的。即该单位各个内设机构的处
长、副处长职位数额是固定的不能随意变动。根据第二方面的规定
任命公务员职务就需要有相应的职位空缺比如任命某人为甲处副
处长甲处就必须有副处长的职位空缺如没有空缺则不能任职。尽
管不突破该单位副处长总数限额也是不允许的。这种规定目的是
保证机关内设机构职位管理科学人员构成合理有效完成承担的职
能避免机关职位管理混乱、履行职能不平衡。
三、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非领导职务的任职条件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
准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应达到相应的任职标准身体
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并且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巡视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局级职务五年以上
二助理巡视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正处级职务
五年以上
三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副处级职务四年以上
四助理调研员应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任正科级
职务四年以上
五主任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副科级职务三年以上
六副主任科员应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科员级职务三年
以上
七科员应具备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任办事员三年以上
八办事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国家机关新录用人员初定职务按有关规定办理。
对德才表现突出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国家公务员担任非领
导职务经批准可以适当放宽上述资格条件要求。
其他具体任职条件各地区、各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
五、答行政决策要实现民主化与法制化,还应着重建立这样几项制
度第一建立决策信息系统和咨询系统完善相关制度保证决策
者掌握实际情况了解全面信息使行政决策建立在充分科学的基础
上。第二、公共参与制度。第三、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