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讲辩护学基础知识——口才训练
教学实施计划
课题口才训练
学时安排
2
授课时间
第1周周三3、4节
教学目的、要求(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通过本章的教学:
1、理解口才的定义
2、了解口才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口才的现状
3、了解口才的分类
4、掌握评价口才的标准以及常见的口才缺陷
5、了解口才忌讳
6、掌握锻炼口才的方法
7、了解口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教学内容(并注明属“三基”或一般综合或综合的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评价口才的标准以及常见的口才缺陷(三基)
2、锻炼口才的方法(三基)
教学难点:
口才锻炼方法的具体运用。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思考题:
1、评价口才的标准有哪些?
2、锻炼口才的方法有哪些?
选读参考书:
《皇家辩士》、《法庭之王》、《著名律师辩护词赏析》、《中外法庭辩论选萃》、《机智诡辩术》、《舌战羊皮卷》、《大律师辩护实录(上、下)》、《最好的辩护》
必读参考书:
1、司法口才学,安秀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2、《刑事辩护学》,田文昌,群众出版社,2001年1月;
第一讲教学总结
写出关于本章授课情况的一些总结(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作业情况、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教学方法的总结等内容):
本次课程学生出勤率高,学生全部到课,没有无故缺席现象。
辩护学课程是我上了多次的课程,但是为了上好这门课程,我做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利用假期外出的机会,自己购买了最新出版的相关工具书,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司法口才学》,还有《著名律师辩护词赏析》、《中外法庭辩论选萃》、《机智诡辩术》、《舌战羊皮卷》等书籍,并收集了相关的领域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做到了资料丰富,准备充分。其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在寒假里就完成了整个学期要教学的课程的备课,分专题写出了详细的讲义,并模仿课堂环境进行了一定的演练,并从教师和学生的不同角度,对讲课的内容进行了审视,看教学是内容是否完整、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讲授语言是否生动,有问题的地方尽量改正。通过精心准备,在上课前基本做到了整堂教学心中有数。
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口才的定义、口才的重要性、国内外口才的现状、口才的分类、评价好口才的标准、常见的口才缺陷、口才七忌 、怎样锻炼自己的口才、口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等知识。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对口才的定义、口才的重要性、国内外口才的现状、口才的分类、评价好口才的标准、常见的口才缺陷、口才七忌 、怎样锻炼自己的口才、口才与相关学科的联系等知识有基本的了解。
本次课程采取精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教师系统介绍了口才的相关知识,在讲解过程中,尽量结合实际,举一些和生活联系密切的实例,即活跃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做好课外的辅导,我在第一堂课就告诉了学生我的网络邮箱、QQ号码和电话号码,鼓励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和我交流。为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授课时间:
第1次课
教学过程设计:组织教学: 5 分钟;复习旧课 0 分钟;讲授新课 80 分钟;讨论/答疑/小结 15 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习题课□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
教学手段(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
课题:口才概述
教学内容:
一、口才的定义:口才,顾名思义,就是口语表达的能力,是一个人口头言语的才能的综合,或者说,口才是以口头语言作为外壳,以一个人的德、才、学、识为综合体现的一种才能。
二、口才的重要性:所谓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一个口才好的人,当他滔滔不绝时,颇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可以影响气氛的紧张和松弛,一个没有口才的人,同样也是在滔滔不绝,就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达到相反的效果。口才好的人,常能化险为夷,把坏事办好,而口才不好的人,常常把好事办坏。
例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前苏联。一次到机场准备起飞时,突然飞机的一个引擎发动不来,在场的前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又急又气,指着民航部长问尼克松:“我应该怎样处分他?”尼克松巧妙地答复:“提升他,因为在地上发生故障比在空中好。”尼克松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试想,如果尼克松说“好好批评他!”效果如何呢?表面是批评民航部长,实际上批评了勃列日涅夫,不利于两国友好;如果尼克松说“没关系”。其言语的效果是他把自己看得太不尊贵了,堂堂美国总统,竟把自己的姓名不当回事,把自己看得太眇小了,这样说也不合适。
尼克松的回答很巧妙:既批评了故障不该发生,又显示了自己的大度,使勃列日涅夫如释重负,那位民航部长也借此避免了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