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术研究
2012 年第 11 期
创新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开展形式
郭会玲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活动在实施与发
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教师要从思
想上重视活动课, 并且把这一精神落实到具
体的实践之中。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
学实践, 谈谈在小学数学中活动课开展的一
些经验,以供各位同仁参考、指正。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新课程标准明
确指出:活动课的开展主要是要满足学生个性
发展的要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宗旨。这一点
是教师在正常的学科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当
然, 在教学的某些环节, 如观察、练习中也能
发展学生的某些个性要素, 但是这并不是教
学的主要内容, 而是为某一知识教学目标而
服务的。而活动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
的个性。另外,很多人把课外活动误认为就是
活动课,这是不正确的。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的
区别有:(1) 活动课属于正常的课程范畴, 而
课外活动是在教学活动之外学生自愿参加的
各种活动的总称;(2)活动课具有自己的课堂
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并且
其内容随着年级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而课外活动则比较随意、自由,没有这样的具
体要求;(3) 活动课有一定的教学规范要求,
即教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纲要和教材进行教
学,而课外活动则不然。
,实现“人人受益”。在教
育领域,教师们已经逐步达成共识:义务教育
是等教育, 应当强调
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活动课作为以培养
学生个性因素为目的的新课型, 也要遵循这
一教学原则,即不以分数、成绩作为评价学生
的唯一标准, 而是注重学生个性要素是否得
到了发展。在活动课的教学中,或许有的学生
知识、能力并没有明显的提高,但是他们通过
活动课产生了对自然、生活的观察兴趣,这就
(河北省任县永福庄学区永三小学
是一种目标的达成。或许这种兴趣也没有,但
是使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思维的印象,并能成
为他们以后解决问题的一种参考,这也是一种
目标的达成。总之,小学活动课的收获就是指
学生的个性要素(如兴趣和情感等)通过数学
的载体得到发展。
。小学阶段学
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进入一个平稳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学生具体好奇心大、好胜心强以及
好动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开展活动课的过程
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得到正
确的引导,进而健康地成长。为此,教师首先要
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的好奇心、
好动行为、好奇特征有一个发挥的空间和平
台。其次,因为小学生模仿性极强,所以教师要
为学生树立学习典范, 使学生构建稳固的知
识、能力体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即小学活动课的开
展,要教导学生发展能力的方法,不给学生学
习上的压力,从而使其轻松地实现从具体形象
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具体来说,教师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1) 教师要为学
生提供丰富的具有具体形象的材料,从而扩大
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2)教师要通过
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
积极思考,促使学生实现从